男,俄罗斯国籍,空间地球科学家。1947年10月生于原苏联波尔塔瓦,198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现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兼任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科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邦杜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是为创建针对海洋、大气、陆地和近地空间的空间观测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并在自然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探测和相关地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就。他开发了海洋遥感空间频谱测量和多频无线电波记录方法、多频放射断层扫描和辐射测量方法,研发了强震短期前兆远程诊断方法、大气和电离层在线卫星监测方法,建立了反映地物形状、方向、能量分布等的航天成像光谱所对应的新型信息特征;发现了海浪空间结构变形的早期未知现象和海洋近表层的蜂窝式结构,揭示了地震孕育和爆发期间卫星图像探测到的新的地貌轮廓线系统变化现象,阐明了深部水文物理场与表面波和近表海洋层的相互作用机理等;他提出的方法和理论解决了一系列对地观测关键问题,在俄罗斯5个遥感卫星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他发起的包括海洋空间监测、对自然灾害和空气污染的监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卫星监测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发表论文、出版专著650多篇、册,H-指数64。他的系统性研究成就,使其成为俄罗斯和国际空间对地观测领域一位具重要影响的科学家。
近20年来邦杜院士积极开展与中国科技界的合作,在三个方面做出贡献:1)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俄交通走廊建设做出贡献。他任中俄基金合作项目“基于数字地球理论的中俄交通走廊研究-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为例”和金砖国家专项中国、巴西、俄罗斯带路环境遥感合作项目总负责人,为一带一路环境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2)为我国成为泛欧亚科学实验计划(PEEX)发起国做出贡献。PEEX是一面向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长期国际科学计划,他与芬兰、中国科学家合作,使PEEX成为由芬、俄、中主导的大型科学计划,并在中科院遥感地球所设立了PEEX计划北京办公室;3)为推动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中国科学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IEAS院长,长期以来他对IEAS中国中心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IEAS中国中心拥有160多名院士,其中近三分之一同时也是中科院、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