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搜索:
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咨询电话
18810194660
首页
智库领导
关于我们
合作动态
领导动态
演讲培训
技术合作
会议参访
专家文章
国内专家
政府专家
著名经济学家
院士科学家
文化名人专家
国际关系专家
知名主持人
企业管理专家
研究院教授
科技专家
医疗健康专家
交通物流专家
生产制造专家
地产建筑专家
农业科学专家
零售服务专家
其它行业
国际名家
图灵奖获奖人
国际政要与文化名人
商业领袖与资本运作专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科学家
高层培训
董事长班
硕博学位
会议参访
知名会议
国际活动
名企参访
国际考察
技术合作
联系我们
专家动态
9月17日海螺集团正式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为集团首席科学家。
09-25
/
(494)
5位院士受聘为龙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04-20
/
(186)
1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Barry C. Barish教授担任XTEP ACE首席科学家
2
安德烈•海姆教授和超威集团研究院院长刘孝伟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石墨烯电池核心科技展开联合攻关。
3
9月29日,澜途集思生态环境集团举行首席科学家聘任暨签约仪式,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为水资源与流域综合管理首席科学家
4
10月30日,广药集团举行了聘任仪式,聘请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担任广药集团首席科学家、广药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推荐讲师
李飞
姜旭平
毛基业
黄卫伟
宁向东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杨伟民
所属栏目:
宏观经济
发布时间:2021-02-18 13:15:23 点击量: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网易经济学家年会。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我的题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整个“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前几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的工作做了基本的定调,其中在总体要求中也提出了“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回答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新发展理念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发展的问题,新发展格局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思路。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我们要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就全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2035年现代化的一个隐含定量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到203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年均增长4.73%,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就要构建新发展格局。2012年到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从7.9%下降到了6.1%,差不多年均下降0.25个百分点。如果仍然持续下滑,就难以实现翻番的目标。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找到一条经济能够持续平稳地发展、遏制经济惯性下滑的路径。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
我觉得主要是把握三个关键词:
1、 格局。要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确定我们发展的基本路径。这是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引擎、重大战略,不是临时措施,也不是被动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权宜之计。
2、 循环。要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循环,打通堵点、清理淤点。这个循环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经济循环,不是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变成国内循环为主体。
3、 开放。要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循环,使之相互促进,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内循环,也就是说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不是要减少出口的总量,而是要继续出口,当好“世界工厂”,同时我们要扩大进口、当上“世界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按照系统的观念,把我们过去实施的一些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统一整合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总的方向和基本思路中。也就是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要进行需求侧改革。需求侧改革,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刚刚确定的重大举措。既要深化市场化改革,也要扩大高水平的开放;既要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也要注重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既要做好经济建设,同时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还包括其他很多重大战略。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
就是到底要干什么。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结果来看,概括说是要提高“四个比重”“一个畅通”:
1、 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
2、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在国内需求的比重。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
4、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
5、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的畅通性。
(一)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比重。
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使国内需求的增长能够快于出口的增长,弥补出口增幅放缓带来的供需缺口。出口总量要保持继续增加,但是未来在整个总需求中的占比可能是相对下降的。同时,要增加进口,特别是消费品的进口,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均衡。
从2017年投入产出表看,我国的总供需格局,即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均衡的,都是97.2万亿元。但是细分看,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这个缺口就是进口和出口的差额。这种格局静态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出口增幅减缓,而国内需求没有填补这个缺口,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速下滑。
从2018年投入产出表看,国内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109万亿元,也是均衡的,但同样是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只是缺口相对变小为0.7万亿。主要原因是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摩擦,我国出口减少,而进口扩大。同时,国内的需求也没有填补出口放缓带来的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17年的4.7%变成了2018年-7.2%,导致2018年经济增速比2017年下滑0.2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增幅波动很大,但是总趋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增速是放缓的,这与经济增长下滑的方向是一致的,只不过是斜率不一样。所以,出口增幅放缓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出口增幅放缓的情况下,需要国内需求弥补出口放缓带来的缺口,但这个期间代表消费的社零总额增幅并没有增加,而是增幅也在放缓。出口增长和社零总额增幅放缓的直接结果是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
2018年,8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200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相比,其中60种产品产量负增长,1种是零增长,27种正增长,出口产品和这个情况大体类似。工业产品产量减少的直接结果就是工业增速放缓。产品产量减少导致工业增速放缓,是供给侧经济增速下滑主因。
(二)扩大国内居民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的比重
扩大内需到底扩大什么?我觉得主要应该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使居民消费的增长快于政府消费的增长,快于投资的增长,同时也要快于出口的增长。同时,我们要继续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但要相对降低投资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对于政府消费,可以考虑稳定或者降低政府消费比重。还要稳定和提高居民的消费率。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是快速下滑的。2007年,我国出口在最终使用(即最终需求)的比重是28%,到2018年降到了16%,下滑了12个百分点。这12个百分点到底是哪类需求填补的呢?同期,居民消费占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占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投资占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最终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出口在总需求的比重大幅下滑,但主要是政府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占比提高来填补的,不是居民消费需求占比提高来填补的。2013年到2019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就是居民的消费率也是在下降的。
(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的占比
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没有收入就没有能力进行消费。所以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同步于经济增长,最好是快于经济增长,到2035年实现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两个翻番”。从不同收入群体看,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依法调节高收入。同时,要适当降低政府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适当降低企业部门,特别是银行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占比。
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看,劳动报酬占比在快速提高,从2007年的41%提高到2018年的52%。但为什么居民消费只占总需求的33%,而劳动报酬占比超过50%呢?主要是现行统计的劳动报酬包括了许多不属于当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项目,包括劳动者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如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表现的结果就是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2013年~2019年的7年,有4年时间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快于经济增长的,有3年时间是低于经济增长的。
(四)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
要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核心地位,这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要提法,同时要加快“卡脖子”领域的科技研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建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产权激励,激发创新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等。
从进口占中间使用的比例看,进口对生产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很多都是高技术行业,比如,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软件服务、文化办公机械等等。如果这些行业出现断供,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些行业,要加强科技的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
(五)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的畅通性
构建新格局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自己生产,也不是所有技术都自己开发,要保持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尽可能多出口。
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基础上,要保持部分行业高出口、高进口的基本格局,不能要求所有的行业都要以国内循环为主体。要通过三个方面降低进口依存度,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高技术产品对外依存度,通过绿色创新降低资源性产品的对外依存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降低文化旅游产品的对外依存度。
我国2017年的进口中76%是用于生产,也就是说我们的进口属于生产型,而不是消费型,如果不进口将对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的进口又是属于集中型的,进口额排在首位的是电子元器件,其他还有资源性产品,前十大行业的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48%。我国进口多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高技术产品,还有一类是资源性产品。
我们要生产,就必须大量的进口;我国要进口,就必须出口换回外汇,就必须保持部分产业的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比如计算机、通信是大量出口的行业,这些行业必须要保持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才能有多余的产品用于出口,换回因技术创新不足必须进口的芯片,资源不足必须进口的大豆、石油等等。同时很多行业的进口和出口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既是高出口的行业,又是高进口的行业,它们是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涉及经济发展的供需格局、内需格局、分配格局、生产格局、技术格局,以及空间格局、城乡格局、区域格局等等,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我们到2035年能不能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它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上一篇:
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林毅夫
下一篇:
用数字化技术加强金融扶贫效果:汤敏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新商界智库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