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佛山是如何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近日,记者采访了长期跟踪研究佛山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解码佛山样本,透视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记者: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佛山的实践,我们感受到了地方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努力,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力量。您认为佛山实践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张燕生:佛山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佛山是一座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大城,这些年,佛山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将之视为照亮佛山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双子灯塔。佛山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这片土地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位列全国前茅;它面对转型与挑战曾摸索出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其在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均衡发展方面的探路,更对中国制造有着鲜明的启示意义。
2020年,佛山经济增长成功实现扭负为正,在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坚实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这与佛山始终坚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分不开,这是一座制造业大城保持战略定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最坚固底盘。在历史上,偏离制造业发展的国家,都很难走远。佛山人无论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还是推动服务化、知识化、数字化,都不偏离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种战略定力是很值得学习的。
佛山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坚持学以致用,并取得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佛山坚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不动摇。近年来,佛山坚持推动制造业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知识产权,从产业链低端转向中高端,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佛山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国内各制造业名城,难能可贵。二是佛山坚持发展工业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不动摇。佛山从2009年开始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绿色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佛山特色”。
记者:从“佛山制造”走向“佛山智造”,如何从佛山实践中深入理解“创新”的重大意义?
张燕生:我们调研时发现,从“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是脱胎换骨的转型。佛山市委、市政府发挥党组织的坚强核心堡垒作用,构建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和谐发力的体制条件和发展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尊重企业家、尊重工匠的和谐氛围。前年我和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交流时,他就提到,2011年美的的开工率不到40%,为摆脱困境,美的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一次壮士断腕的大手术”。恰恰是这种远见和魄力,2020年美的不仅营收排名居于世界500强的第307位,而且迎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事实上,从“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佛山还面对很多困难。如佛山没有一流大学,没有一流科研院所,没有一流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没有一流开发和试验研究的龙头企业集群,怎么才能够破解创新的支撑体系、要素创造和发展环境困难?佛山克服重重困难构造企业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创新链。如重视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平台,建立中德工业服务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己任,开展全方位创新合作;如学习借鉴德国佛朗霍夫协会的经验,构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佛山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创新应用场景和需求,有锲而不舍坚守制造业的精神,有一大批保持大城工匠传统的合格员工队伍,是真正能够沉下来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的地方。佛山营造了一个能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生态系统,带动全球的创新资源开展合作,形成一个跨境创新网络。
记者:后疫情时代,您对佛山的未来有什么研判建议?
张燕生:佛山的特点之一是草根经济多,经济结构多样性特色鲜明,因此疫情对佛山经济初始打击很大,比如餐饮、旅游、酒店、会展等生活性服务业受到重创。但是佛山的内生性增长特点,表现出社会和企业自救的能力非常强,如企业之间的协同自救,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互助自救,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自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公共自救等,因此佛山能够扭负为正,并且增长加速。如线下贸易不行了,马上改为线上直播带货。由于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保持市场经济活力,视制造业为发展的根和魂,佛山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加快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佛山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过程中,开始了新一轮转型。如过去佛山顺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三来一补、代工贴牌,占了73%的土地,却只贡献了4.3%的税收。从2018年开始,顺德区开始告别前40年土地管理模式,探索新30年土地管理模式,对占地13万亩的村级工业园开始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在2021年7月建党100年前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工程。这标志着佛山开始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为未来30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准备好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和数据资源。作为一座具有创新基因的制造业城市,佛山非常明白自己过去做什么、现在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