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东健
解东健-河北健安门窗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解东健先生一手创办河北健安门窗密封技术有限公司,并拥有多项专利,2011年建安公司以侵权为由成为被告,侵犯他人专利,后因建安公司自己专利齐全驳回上诉,最终胜利。
-
Victor Petrashov
VictorPetrashov,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教授,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Holloway,UniversityofLondon),简称皇家霍洛威(RHUL),是坐落于于英国首都伦敦郊区的世界一流大学。RHUL始建于1886年,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授予其皇家特许状并主持了开校典礼。皇家霍洛威学院于1900年加入伦敦大学,成为独立组成学院之一,并且作为伦敦大学选定专门进行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五所院校之一。
-
张锡安
张锡安,就职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现任副会长一职。张锡安2016年03月14日,张锡安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长宁区虹桥路2270号主办的《纺织服装走出去峰会暨亚洲论坛》
-
Ortwin Hess
OrtwinHess(born1966)isaGerman-borntheoreticalphysicistatImperialCollegeLondon(UK),workingincondensedmatteroptics.Bridgingcondensedmattertheoryandquantumopticshespecialisesinnanophotonics,plasmonics,metamaterialsandsemiconductorlaserdynamics.Sincethelate1980shehasbeenanauthorandcoauthorofover300peer-reviewedarticles,themostpopularofwhich,called"'Trappedrainbow'storageoflightinmetamaterials",wascitedmorethan400times.Hepioneeredactive(gainenhanced)nanoplasmonicsandmetamaterialswithquantumgainandin2014heintroducedthe"stopped-lightlasing"principleasanovelroutetocavity-free(nano-)lasingandlocalisationofamplifiedsurfaceplasmonpolaritons,givinghimanh-indexof33.
-
David Winkler
DavidWinkler,澳大利亚CSIRO制造公司高级研究员,CSIRO,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ganization),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
王春儒
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1988年和1992年分别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任副教授;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在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5月至2000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系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0年4月起在德国德累斯顿固体研究所,任欧共体量子计算机研究计划研究员;2002年1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加入中科院化学所。并于同年(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在合成和研究新型富勒烯和碳纳米材料,以及纳米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在Nature,ScienceAngew.Chem.Int.Ed.等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
-
王凤娜
王凤娜,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受邀参加“2017首届中国智能印刷产业联盟峰会”会议,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
张盘
张盘,海宁瑞奥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盘表示:海宁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人文环境和生产环境都很好,尤其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顺利,大力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于2017年03月29日受邀参加《2017新材料资本技术峰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
董建春
董建春,现任乐视高级CMF设计师,曾就职于酷派、联想等通讯行业领军企业,从事通讯及周边产品设计11年,参与酷派728(06年上市全球首款双模双待智能手机)的设计,为配件部分主设计师;参与联想X系列等企业龙头产品的CMF设计及工艺预研,为热销产品:联想乐檬、P系列等的CMF主设计师;组织了IMT、3D造型复合材料、金属塑金等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2013年获红点设计团队奖。在第二届模切市场与新材料技术高峰论坛上,董建春分享了关于手机外观设计的变革所带来的新材料应用的机遇,从手机外观设计现状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时代,提出三个思考方向,需要专注于这个领域,必须要敏感于产品本身,发现痛点解决痛点,带来机会。现在的大众化手机都出现了趋同时代,而企业要做的是如何打破这种尴尬模式。
-
陈韦
陈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i-Lab研究部副主任,陈韦团队在前期离子压电智能材料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以纳米复合材料为电极,离子聚合物为中间层的“三明治”结构柔性力学传感器件,实现了复杂大形变稳定性、无源自驱动以及方位识别等优异性能。从关键结构设计来看,所采用的打孔石墨烯(H-RGO)和单壁碳纳米管(CNTs)交联电极,既利于形成有效的离子迁移通道,又具有力、电学性能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保证了优异的大应变力学传感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连续6000次大幅度弯曲循环测试中,电压传感信号无明显衰减。其次,基于离子压电新机制,所产生的传感信号是源于材料变形过程中离子的各向异性传输累积,因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形变方向识别以及无源传感等新功能和新特性,大大改善了智能穿戴系统的集成度、便携性。所集成的传感阵列,可以有效识别手指弯曲、手腕向上弯曲/向下弯曲/向内旋转/向外旋转等多维度手部动作。基于这些优势,该团队成功将其应用于灵巧手语识别和编译过程,所发展的智能手套可以感知手语动作的变化,对不同构型甚至是细微变化、动作相近的手语做出精确的响应与识别;对发展穿戴式多尺度人体活动监测技术与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近期ACSNano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