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光
刘春光,就职于IPC,现任大中华区技术总监一职。刘春光2015年04月16日,刘春光受邀参加了《2015IPC中国标准推介会》
-
冯远
冯远,就职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任总工一职。冯远2015年07月01日,冯远受邀参加了在四平路1230号的《第八届钢结构抗震国际会议(STESSA2015)》
-
孙明明
孙明明,就职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现任纸与纸浆项目高级官员一职。孙明明2015年04月13日,孙明明受邀参加了在浦东浦建路38号的《第二届中国纸包装高峰论坛(RISI)》
-
袁巨龙
袁巨龙,就职于浙江工业大学,现任教授一职。袁巨龙2015年08月31日,袁巨龙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在金田路与滨河大道交叉口主办的《2015第二届现代光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国际研讨会》
-
王娟秀
王娟秀,女,FitesaChina技术服务经理,2015年受邀参加了《第二届亚太非织造布产业论坛(2015APNS)》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
刘小稚
刘小稚,就职于亚仕龙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任总裁一职。刘小稚2015年10月28日,刘小稚受邀参加了由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嘉定区博园路6555号主办的《2015第二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2016年06月06日,刘小稚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在渝北区悦来滨江大道86号主办的《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GAF2016)》
-
戚正风
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本科。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部。中国热处理学会历届常务理事、省市热处理学会理事长、中国铁道学会热处理委员会主任、《金属热处理学报》及《金属热处理》编委、《热处理丛书》副主编。主要成果:发明“少无莱氏体高速钢及其热处理工艺”,专利“无莱氏体高速钢及三D处理工艺”获香港高新技术投资开发中心《环球优秀专利技术》荣誉证书,科技成果“刀具及冷作模具用超硬高韧高速钢——无莱氏体高速钢及热处理”获96年国家发明奖,“结构钢形变热处理”获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次获全国、部、省级及《金属热处理》杂志优秀论文奖,10余篇为第二至五及八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宣读论文,1篇获全国第六届热处理年会最佳优秀论文奖。出版著作《锻造余热热处理》等8部,其中全国统编高校教材《金属热处理原理》获机电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60-1966年4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劳模,《人民画报》作专题报道。1977-1991年多次被评为部、省、市优秀教师,1990年获辽宁省教学优秀二等奖,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全国铁路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事迹被收入《美国工程界名人录》、《英国IBC国际名人传记辞典》、《中国当代学者大词典》、《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词典》、《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大连科技精英》。
-
蔡小魁
-
-
刘泉声
刘泉声,男,1962年8月5日生,江苏溧阳人,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受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技厅资助去日本国进行客座研究和日本政府特别研究员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研计划处处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专业学者”特聘教授,副院长。现任国家973计划项目“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首席科学家;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岩土力学》编委;湖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
-
刘善国
刘善国,就职于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现任研究员一职。刘善国2016年05月25日,刘善国受邀参加了由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徐汇区漕宝路66号主办的《2016(第四届)先进制造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