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金平
瞿金平(1957.6.4-)轻工机械工程专家,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8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198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硕士学位,1996年在职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兼任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曾任两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获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1项;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1年当选为...
-
庞国芳
庞国芳(1943.10.10-)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AOACFellow,国际AOAC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HarveyW.WileyAward)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和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外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141项国际、国家检测技术标准。在国内、国际出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论著1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35篇被SCI收录。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次荣获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培养带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为食品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曲久辉
曲久辉,1957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等。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目前重点关注饮用水水质风险控制、污水及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欧洲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8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分别获得全球和东亚地区IWA(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当选IWA的DistinguishedFellow.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任洪强
任洪强(1964.5.3-),男,环境工程专家,河北省涿州市人,200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82/SC4)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首任主席。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强化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创新研究,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在国家实施限控达标、提标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重大行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和欧盟等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40余项,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任发政
任发政(1962.8-),男,乳品科学与工程专家,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功能乳品实验室主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乳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牦牛乳高值化利用与奶酪国产化相关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得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奖(一等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单杨
单杨(1963.02.13-),食品工程专家,湖南攸县人。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负责人,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主任。36年从事柑橘等果蔬贮藏加工与综合利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科技应用与推广,创立连续、清洁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及基础研究,构建资源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及基础研究,创新开发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及配套设施。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湖南光召科技奖各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著学术著作6部(ELSEVIER英文专著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8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6件,与企业共同制订出口欧美食品产品标准和技术认证7项。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宝国
孙宝国(1961.2.28-)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山东省招远市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200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获1999年和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发明专利15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石碧
石碧(1958.6.21-)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和1986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主席。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转化利用研究。研究成果“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制革清洁生产技术”等专著和教材4部。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宋君强
宋君强(1962.7.21-)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湖南省宁乡县人。1986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主题专家组和总装备部军事气象水文技术专业组成员。负责完成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主持突破制约我军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系列关键技术,解决数值天气预报利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并行计算难题。负责研制的军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先后在总参、海军、空军和二炮等单位投入业务运行,预报产品成为全军各级气象保障单位日常天气会商、预报保障的基本依据,在部队训练、重大军事行动和国防科学试验等任务气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获“求是”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晋良
孙晋良(1946.1.2-)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项目及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及增强骨架材料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及航天工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成果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应用。主持研究的“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