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瑞
胡文瑞,1950年生,东北石油大学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勘探生产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现任北京能源协会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非常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主持建成了我国首个大型特低渗透的安塞油田,主持发现了中国唯一超万亿立方米的苏里格气田;创立了非常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和工程建设模式、管理理论、工作程序与方法;提出并组织了中国石油十项重大开发技术试验和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对长庆油田和中国石油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起了关键作用,使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走在了世界前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出版专著《宏观引导法概论》、《全控网络管理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低渗透油气田概论》(上册)、《老油田二次开发概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
-
金智新
金智新(1959.11.14-)采矿工程技术和安全工程管理专家。辽宁锦州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阜新矿院采矿工程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现任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长期从事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煤炭开发工程管理。在老煤炭基地转型建设中,提出“时空协同优化”工程哲学思想,首创“煤矿+工业园区”一体化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新模式,主持了大同矿区双系煤田不对称开发工程,组织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井口井工矿井塔山矿(1500万吨/年),建设了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最完整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参与组织领导了坚硬顶板控制、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瓦斯预控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建立了安全结构理论,创新了煤矿安全理论与管控方法。提出并实施了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战略。发表论文47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贾伟平
贾伟平(1956.11-),女,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学专家,慢性病防治管理专家,江苏镇江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副主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1、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排1),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Car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DistinguishedResearc...
-
李家彪
李家彪(1961.4.24-)海洋地质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MarineTechnology)主席,曾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长期从事海底地质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研究,拓展了海底科学海洋维权应用的新领域,系统开展了划界地质学和深海热液硫化物找矿的技术理论研究,在我国大陆架划界工程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工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含SCI收录论文68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专业图集1部,主持、主编《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1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林鸣
林鸣,1957年10月4日出生,男,江苏省南京市人,桥隧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198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现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桥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主持建成我国首条、世界最长跨海公路沉管隧道,主持攻克多座国家重点公路桥梁工程关键难题,在岛隧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建“模式、技术、方法”深度融合的工程管理体系,为我国公路沉管隧道跨入世界领先国家行列作出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67项;获中国质量奖(个人)、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主创人)。出版《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等著作。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凌文
凌文(1963.2.1-)系统工程与能源工程管理专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广东省广州市。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中共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大型工程管理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工程实践经验。主持了十余项煤基能源重大工程研究,为丰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和清洁转化利用整体水平的提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博士后等殊荣,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内外发明专利10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合
刘合(1961.03.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2002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我国采油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创建了采油工程技术与管理“持续融合”工程管理模式,攻克了精细分层注水、油气储层增产改造等一系列采油工程关键技术,解决了尾矿资源最大化利用和低品位储量规模效益开发的重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80余篇。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德培
刘德培(1950.05.04-)医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心血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发现β珠蛋白基因簇红系增强子HS2及其关键位点,建立BAC介导的α/β珠蛋白基因簇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现α-基因簇活性染色质构象(ACH)中珠蛋白基因与看家基因共用转录工厂,发现β基因簇MAR间协同染色质高级构象,发现马利兰可显著增强贫血恒河猴与地贫患儿的胎儿型珠蛋白基因表达,用杂合寡核苷酸实现了β基因的定点修复并提出复制叉渗漏寡核苷酸掺入假说,利用TALEN和CRISPR技术结合同源重组实现珠蛋白基因的定点修复。在心血管...
-
刘玠
刘玠(1943.11-),男,冶金自动化及信息工程专家、工程管理及企业管理专家。祖籍安徽舒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中信集团顾问等职务。长期从事冶金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冶金工厂技术改造和重大冶金装备国产化的创新与实践。主持并参加研究的“武钢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武钢一米七热轧机控制新系统”、“太钢1549MM热连轧工程三电系统”、“武钢热冷连轧机自产钢数学模型的研究”、“武钢热轧厂精轧机轧制压力数学模型的研究”等重大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作为工程总负责人,建成我国第一条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ASP)和我国第一条1780MM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作为我国热连轧及冷连轧生产线国产化的开拓者,打...
-
卢春房
卢春房(1956.05.15-),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河北蠡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曾任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2005—2016年间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实际组织者。组织建设我国高铁路网骨架,创立高铁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动态施工组织方法;组织高铁技术一体化自主创新,建立我国高铁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体系;研发CRTSⅢ型无砟轨道系统,在全国高铁大规模使用;组织研制“复兴号”动车组,实现自主化、简统化。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撰写出版《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中国高速铁路》等著作。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