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寿波
徐寿波(1931.10.5-)浙江绍兴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我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曾任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北京能源学会、中国能源基地研究会首届副理事长,中科院综合能源研究室首任负责人,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首届总干事长,中国社科院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负责人、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研究会首届副会长等职。50多年来,在技术经济学、综合能源工程学、物流与管理四个学科领域共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449项,有50多项成果获奖,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计委和北京市等各种奖励,其中获得科技进步奖9次(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一等奖1次、省部级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主要著作有《综合能源工程学》(第一、二、三版),《技术经济学》(第一、二、三、四、五版)。197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
许庆瑞
许庆瑞(1930.1.29-)技术创新与管理学专家。江苏常州人。1951年交通大学毕业,1955年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浙江大学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80年赴美MIT与斯坦福大学访问两年,进修“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回国后,开拓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得到国际创新专家及企业的验证与应用。倡导并参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企业创新实践,在海尔、杭氧等企业取得效益。曾任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科评议组等。出版专著、教材12种,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应邀赴三十余国和地区讲学。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9项。指导博士生30多人,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创新研究团队和一批实业界杰出人才。200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
-
殷瑞钰
殷瑞钰,1935年7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男,汉族,冶金学家、钢铁冶金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历任唐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河北省冶金厅厅长,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1988年以来历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2003年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等职。工作生涯兼涉学术界和产业界,长期从事并主持冶金科技战略研究工作,推动了连续铸钢技术和全连铸钢厂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全国性突破。在理论上开拓了冶金学科新分支——冶金流程工程学,提出了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理论,率先提出了钢厂动态-精准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前瞻性地指出钢厂应具有三个功能的新理念。代表性的著作有《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方法》。新世纪以来致力于工程哲学的开拓性研究,组建了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著有《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等专著,是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先驱开拓者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工程科技光华奖、何梁何利...
-
袁晴棠
袁晴棠,1938年5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女,汉族,石油化工专家。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教授级高工。长期致力于乙烯技术研究与开发。主持新型裂解炉(CBL炉)技术开发,实现了裂解炉技术的突破,开发成功的系列裂解炉技术已得到大量工业应用并出口国外。组织乙烯分离技术与催化剂开发,大力推动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为我国乙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长期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和“十条龙”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以及石化重大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研究与论证。她主持数十家石化企业的技术咨询,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咨询意见。长期承担并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关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为推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授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当...
-
翟光明
翟光明(1926.10.1-)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祖籍安徽省泾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石油勘探专家。他是首批参加新中国在大西北开展石油地质调查工作人员之一,是玉门油田最早设计和执行注水方案者。曾在石油部党组领导下参与制定了中国八大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规划和部署,是大庆、胜利、四川、大港、辽河、河南和陕甘宁等油田会战的组织者和参加者,还参加了华北、江汉等石油会战,是渤海湾复式油气区地质规律研究及应用成果的主要完成者之一。曾组织实施了两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提出并实施全国油气科学探索井工程,创新运用盆地“三史”、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综合分析理论,取得吐哈、靖边、酒东、高尚堡等地区一些重大发现。他经过区域构造和板块演化研究,提出和阐述了我国前陆盆地和古隆起两大领域具有较大油气勘探前景,后经勘探实践所证实。近期主要从事我国油气勘探战略和新区新领域探索研究工作,完成“能源发展战略及十一五的重点咨询研究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中国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及突破方向研究”等中国工程院重要咨询项目,提出了前瞻性的油气勘探战略建议。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
-
朱高峰
朱高峰(1935.5.27-)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市。1951-1952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曾任原邮电部副部长、主任高级工程师。1994年至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八十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理论的发展。九十年代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计划期间建设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近年来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我国发展制造业,工程教育和技术...
-
张寿荣
张寿荣(1928.2.17-)钢铁冶金专家。河北省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鞍钢恢复生产,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和低锰炼钢铁的冶炼使鞍钢全国领先;参加武钢一期工程建设,使国内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顺利投产;研制成功用1513立方米设备建2516立方米四高炉并提出炼铁系统技术进步总规划;一米七轧机投产后,组织新技术消化和前工序老厂技改(包括四同步大修改造),完成转炉复吹、全连铸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开发与创新”获1990年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80年代起研究高炉长寿技术,1991年建成集当代炼铁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武钢3200立方米高炉,该炉已是我国最长寿的高炉之一。长寿技术已在武钢其他高炉进一步发展。新建4000立方米高炉的长期目标是20年。近年进行高炉专家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
-
朱晓东
朱晓东(1932.09.21-)心血管外科专家。河南省开封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医师,曾任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包括:1)50余年心脏病外科临床实践,全面开展各类心脏与大血管手术并参与建设全国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网;2)早期从事心导管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研究;3)从事人工心脏瓣膜与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代表性成果为生物心脏瓣膜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奖。2004年与2005年任世界心胸外科医生协会第14届与15届国际会议主席。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亚勤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2014年9月加盟百度公司,任总裁。张亚勤加入百度之前,曾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他于2003年创建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2006年,他创立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加盟微软之前,曾在美国Sarnoff公司工作,负责数码影像、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加盟Sarnoff之前,在美国GTE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Fellow)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500多篇学术论文和11本专著。张博士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包括1997年“年度最佳研究工程师奖”,1998年“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2004年IEEE“行业先锋奖”,IEEETransactions最佳论文奖,香港科技大学名誉院士(HonoraryFellow),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度美...
-
欧阳明高
欧阳明高,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