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秀余
卫秀余,男,1962年3月出生,1983年2月毕业于上海农学院兽医专业,2005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硕士学位,200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奉贤疫控中心研究员。2008年12月经国家农业部评审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卫秀余同志自1983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在基层从事专业工作近30年,期间还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技术服务一年。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9项市或县(区)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了区(县)科技成果一等奖。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2篇发表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15篇分别获得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等学术团体的优秀论文奖。目前这些科研成果都已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年为国内300多个规模猪场提供疾病诊断和综合防治等技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先后获得了“奉贤县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科技结对先进个人”和“十佳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奉贤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得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猪疫病防控突出贡献奖”的荣誉称号。
-
任春庆
中国蛋鸡健康养殖倡导者、中国蛋鸡健康养殖5521盈利模式发明人、实战派养鸡专家、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副会长、济南家禽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禽病网创始人、济南维康畜禽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
朱英国
朱英国,男,(1939年11月——2017年8月9日)湖北罗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0余年来,始终坚持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坚持育种材料源头创新,培育出新型不育系和选育杂交水稻新品种相结合,合作育成水稻红莲型、马协型两种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多个光敏核不育系,红莲型、马协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实现了产业化,得到了大面积推广。2017年8月9日凌晨,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
马美湖
马美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肉类蛋品科学理论、贮藏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2004年4月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福罗里达大学交流访问,2006年1月前往丹麦、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捷克等欧洲6国考察访问。2007年3月代表中国蛋品行业前往伦敦参加世界蛋品大会。现任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窦义勋
三农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副组长,信息化养老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于2015年8月15日受邀参加乡土植物开发与园林苗木新优品种发展论坛,并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
邵国青
邵国青,预防兽医学博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导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优秀学科团队打造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猪肺炎支原体克隆致弱株”获国家发明专利。所研制的猪气喘病弱毒苗“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于2007年获得农业部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成为第一个在猪场广泛推广使用的猪气喘病活疫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7~2010年在全国推广应用示范总数5千多万头份,直接经济收入1亿多元,实现利税2千多万元,新增社会效益20多亿元。此活疫苗的研制与控制技术于200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NJ株)的研制,并于2010年成功转让。
-
陈永水
陈永水,就职于绍兴县天鸿鹅业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一职。陈永水2015年09月16日,陈永水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禽业导刊》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里甸路1号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鹅业产学研恳谈会暨第六届江苏省种鹅产业联谊会》2016年09月19日,陈永水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在新城西区七里甸路1号主办的《2016第六届中国鹅业产学研恳谈会暨第七届江苏省种鹅产业联谊会》
-
卫秀余
卫秀余,男,1962年3月出生,1983年2月毕业于上海农学院兽医专业,2005年12月获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硕士学位,200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奉贤疫控中心研究员。2008年12月经国家农业部评审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卫秀余同志自1983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在基层从事专业工作近30年,期间还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技术服务一年。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9项市或县(区)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了区(县)科技成果一等奖。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2篇发表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15篇分别获得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等学术团体的优秀论文奖。目前这些科研成果都已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年为国内300多个规模猪场提供疾病诊断和综合防治等技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先后获得了“奉贤县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科技结对先进个人”和“十佳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奉贤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获得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猪疫病防控突出贡献奖”的荣誉称号。
-
Tsung-Chow(Joe)Su
Tsung-Chow(Joe)Su,就职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现任教授,博士一职。Tsung-Chow(Joe)Su2015年11月06日,Tsung-Chow(Joe)Su受邀参加了由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第五届海洋生物技术大会》2015年11月06日,Tsung-Chow(Joe)Su受邀参加了由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第四届世界水产养殖和渔业大会》
-
许世卫
许世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江苏如东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第八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学科岗位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学士毕业,2001年7月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管理学二级岗位杰出人才。1992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副处长、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并秘书长、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全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咨询专家、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理事长、中高会现代农业与航天育种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科院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信息与经济学部主任委员、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物与营养》、《农业展望》主编、《中国农业科学》副主编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