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波
胡波,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波表示我们也在分析肥料发展趋势,人人都在讲差异化。但是,真正使肥料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国家耕地少、产量高、土地得不到修复,大量元素是严重缺乏。以前我们只是侧重大量元素的补充,氮磷钾补下去,但是中微量元素没有了、有机质没有了。有人说,东北的黑土地仅有5公分了,如果我们还像原来一样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方式,肯定不行,跟不上形势了。对于肥料的发展我们看得很清楚,我总结了9个字——中浓度、多营养、功能化。对于中浓度的问题,我们国家以前讲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我感觉目前有些问题。一是当前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都实现了机播、机施,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中浓度的肥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更便于施播均匀。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了,可能20%或者30%的才能施上几公斤,也就要求肥料要向中浓度发展。二是中浓度肥料更加容易用于测土配方。肥料施肥提倡缺什么补什么,只强调含量是多少意义已经不大了,最终落实在效果,所以肥料的发展要向中浓度发展。也就是说,单质肥向高浓度发展,最终商品肥料是向中浓度,肥料发展应该是这样的结构。其次是肥料多营养。过去的肥料只是强调氮磷钾,后来加入大量元素,但是还是无法满足土壤和作物的需求。农作物大量的收购,果实摘掉后所有的养分都移走了,土壤营养越来越缺少,还需要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有机质都要补充。也就是说,不仅仅需要氮磷钾肥料,肥料营养化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目前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只是大家没有去总结,但是都在不约而同地向这个方向努力。
-
朱闻博
朱闻博,野寨中学84届高中校友。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给排水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6月取得武汉大学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工程硕士学位;1988年7月~1992年5月在武汉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工作。1992年5月~1996年7月在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工作。1996年7月~2004年6月在深圳市规划与国土局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和总师室工作,主要负责局技术业务指导审查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协调落实工作。2005年12月下旬至今。从市规划局商调到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工作,任职副院长。
-
于广锁
于广锁,男,1970年2月出生于安徽肥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知名煤气化专家、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主要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专家。以含碳化合物(水煤浆、干煤粉、油及天然气等)为原料的气流床气化技术,重点研究水煤浆气流床气化的工艺及设备,正从事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的多项工程应用,催化反应工程;碳一化工。于广锁教授领导的团队的先后入选教育部专业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垄断,是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目前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三、国内第一。于广锁教授领导的洁净煤技术研究所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煤气化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获批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化-华东理工大学气化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煤气化技术研发中心、煤基能源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
梁敦仕
梁敦仕,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曾先后在国家物资部燃料司煤炭处、国内贸易部非金属司、国家国内贸易局和中国华星资产公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总经济师(副司局级)。现任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副主任。当前主要从事煤炭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和煤炭产业政策研究等工作。
-
周连碧
周连碧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副主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员、所长、副主任周连碧主持负责过二十多项国家课题,主要包括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澳大利亚矿山固体废弃物管理子课题“尾矿库农业和植被恢复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技术示范研究”、国家21世纪水资源项目“京承生态示范区建设停采(选)矿山地貌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国—澳大利亚科技合作特别资金项目“减少中国采矿和选矿过程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矿山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技术交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有色金属矿山废弃物堆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土资源部课题“金属矿山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型矿产基地生态恢复与示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金属矿山堆场酸性污染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合作研究”;环保部社会公益项目“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周连碧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6项,出版环保专著4本,专利5项,发表环保论文30余篇。
-
姜文慎
姜文慎,中国生态化工(青岛)产业基地管委会,于2016年10月26日受邀参加了《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
扈广法
扈广法,陕西省石油研究设计院院长,于2016年10月26日受邀参加了《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
王建平
王建平,南宁市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于2016年10月26日受邀参加了《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
杨桂朋
男,1963年11月生,海洋化学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专业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团队(海洋化学课程)带头人,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兼任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inology》、《中国海洋大学学报》(中英文)、《盐湖研究》、《海洋水产研究》、《山东化工》等刊物编委或副主编,国际SCOR海洋微表层工作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化学分会副理事长。2000-2002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地球环境科学学院访问学者、JSPS特别研究员。2003-2004年,加拿大Laval大学访问教授、加拿大SOLAS研究项目特聘研究员。一直从事海洋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10门课程。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70余人。主持了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重点(或重大)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近年来在海洋生源活性气体(DMS、CO、挥发性卤代烃等)的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界面化学、海洋有机化学、海洋光化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际地学与环境科学的知名刊物上发表了90余篇SCI论文,在国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项、各种荣誉称号20余项。
-
张成如
张成如博士,199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主动放弃出国机会,自主创业,投身环保能源高科技领域,现任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集团)院长、济南联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市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常委、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石油与清洁燃料业商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2012年2月23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张成如博士连续多年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累计主持完成了百余项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专利。领导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科研成果,并顺利推向市场,尤其是在新型石油化工、高效节能与环保两大领域中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