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春晓
曹春晓,浙江上虞人,材料科学家、钛合金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航空报国金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现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材料工程》杂志主编等。曾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会长等。[1]不断开创新型钛合金和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并应用于航空工业,显著减轻飞机及其发动机的结构重量根据再结晶和相变相结合的原理,创立了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大型钛合金零件生产中的金相组织不均匀的关键问题首先利用特定的相变模式优化钛合金的β转变组织形态和性能,创立BRCT热处理技术利用形变--相变联合机制,创立钛合金急冷式β热变形强韧化技术研究了钛合金的强化机制、阻燃机理、疲劳裂纹扩展特征及其它基础问题,并相应地取得了创造性成果。
-
苏海佳
苏海佳博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见习)。199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6年7月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12月获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学位,1996年8月至今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
-
刘卫平
刘卫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CTO,他表示目前,无论是整车厂还是电池厂都是各自设计自己的产品,企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设计,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使他人放弃其设计,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的不统一是正常现象。但是经过若干年市场竞争之后,动力电池尺寸规格将逐渐被强者所主导,弱者将被迫放弃自己的那套规格。就像手机充电接口从最初的五花八门到今天趋于统一,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也会呈现这种趋势。市场选择或许比行政力量的干预更实际有效。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统一方面,应该是整车企业对电池的规格尺寸提出要求,电池企业配合设计生产;原则上来说,应该由整车企业对其确定的车型以及车型所需要的电池型号的市场表现负责,从而获得相对更高的利润。
-
路民旭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副主任,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主任。兼任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石油石化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储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储运-完整性工作部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NACE中国联络部专家委员,中国化工防腐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理事,华人美洲腐蚀与材料协会(ChineseAmericaAssociationofCorrosionandMaterials)理事会常务理事;《材料保护》、《稀有金属材料及工程》、《油气储运》等杂志编委;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外著作出版专家评审成员。
-
董秀成
董秀成,博士,著名能源经济学家,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副院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大型石油公司提供战略和政策咨询工作,并经常接受境内外重要媒体专访或采访,被誉为“当今中国最为活跃的专家学者”之一。入选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美国国际能源技术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缪麒
缪麒,就职于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任市场总监一职。缪麒2015年08月18日,缪麒受邀参加了由2015亚太国际生物质能源技术及设备展组委会主办的《2015亚太生物质供热峰会》2016年03月29日,缪麒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在顺义区天竺裕翔路88号主办的《2016第八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展览暨大会》
-
仇汝臣
长期从事AspenPlus,PRO/II,AspenHYSYS等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模拟应用经验,具有资深的技术底蕴和专业背景。
-
张忠卫
张忠卫,1964年2月23日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理学博士。大学专业是固体物理,本科毕业论文是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博士论文是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研究。1985年7月起在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811所)从事太阳电池研发工作,1990年10月聘任为工程师,1993年8月任命为副主任研究师,1994年8月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8年,荣获首届“航天科技人才奖”,2001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2004年8月聘任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太阳电池研究室主任,2004-2005荣获“航天奖”。
-
李贺军
李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材料学院院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111”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先进碳/碳复合材料、纸基摩擦材料、纳米材料和液固挤压成形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7项。曾先后获陕西省“三五人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三秦”学者等荣誉称号。
-
张洪民
张洪民,山东省橡胶工业协会,于2016年10月26日受邀参加了《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