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德生
姜德生(1949年3月1日——)男,湖北武汉人,中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姜德生1968年自武汉六中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到湖北省公安县务农,随后被招到湖北光化水泥厂当工人,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湖北建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硅酸盐专业学习水泥制造,后留校担任物理学教师。1985年赴法国昂热大学研修非线性光学。1990年至今,任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姜德生教授在十多年时间内,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国家技术发明奖,十余次获省部级成果奖;在国内率先开发生产了七大类三十余种光纤传感器;把一个仅3人的研究小组建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集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于一体的国家级光纤传感技术工业性试验基地和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形成了从材料、器件、传感系统的生产直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技术与装备,申请发明专利16项,取得授权5项,其中一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为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2007年12月,姜德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4月,姜德生因在光纤传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所做的贡献,获得武汉市最高科技奖——武汉市科技重大贡献奖。省政府作出的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将授予姜德生院士我省最高科技奖项——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员。20多年来一直从事光纤传感新技术的研究,经过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的精密加工、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工业性试验基地和最大的产业化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为我国众多行业和重大工程及军工提供了急需的新一代传感技术。批量生产的产品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其社会效益显著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亿元以上。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20余项。2007年及之后五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
史玉波
史玉波(1954-)河北枣强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级工程师。1982年至1986年,河北省石家庄供电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助理工程师;1986年至1988年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88年至1993年能源部综合计划司副处长、处长;1993年至1995年电力工业部计划司处长、副司长(其中1994年至1995年任山西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1995年至1998年电力工业部计划司、国家电力公司计划部副司长、副主任;1998年至2002年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副司长、司长;2002年10月起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
欧阳平凯
欧阳平凯,就职于中国工程院,现任院士一职。欧阳平凯2015年12月11日,欧阳平凯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天津市空港经济区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2015年12月17日,欧阳平凯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主办的《2015生物基材料大会》2016年11月22日,欧阳平凯受邀参加了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2016中国水稻增产大会》2016年10月26日,欧阳平凯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全国发酵工业分离提取论坛(第二届发酵产品提取和精制新技术与新设备应用交流会)》
-
蒋平平
蒋平平,就职于江南大学,现任教授一职。蒋平平2015年07月30日,蒋平平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塑料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讨会》2015年12月29日,蒋平平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主办的《2015全国橡塑助剂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年会)》
-
武建军
现任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IHDP中国国家委员会风险管理工作组副秘书长,中德煤火合作计划中方总协调人,国家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SENSORS、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干旱灾害形成机理、干旱灾害监测与评估、灾害风险管理及灾害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项目共25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刘映龙
刘映龙,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于2016年11月1日-3日受邀参加了《2016年第七届国际海洋与重防腐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涂料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静态出料砂磨机在涂料行业的应用》。
-
BruceAlanMiller
BruceAlanMiller,就职于戴尔股份有限公司,现任高级研究员一职。BruceAlanMiller2015年11月19日,BruceAlanMiller受邀参加了由华南锂电论坛组委会在金田路与滨河大道交叉口主办的《2015第八届华南锂电论坛》2015年11月19日,BruceAlanMiller受邀参加了在深圳市福华一路1号的《第八届华南锂电(国际)高层论坛》
-
贡俊
贡俊,男,1968年生,上海工业大学毕业,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级高工。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1998-2007年任IEEE学会IAS北京分会主席。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2013年4月19日,获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
辛振祥
辛振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7月出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橡胶工程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2010年博士毕业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1987年参加工作任教青岛科技大学,现任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废旧橡胶循环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论证委员会委员、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专家、全国轮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委员(SAC/TC35/SC3),被聘为河南汝州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辛振祥教授曾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橡胶工艺学》山东省精品课建设负责人。并担任《橡胶工业》《轮胎工业》《特种橡胶制品》《橡胶技术与装备》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橡胶科学与工程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种奖项。编著《现代橡胶配方设计》、《现代轮胎结构设计》及《实用橡胶工艺学》等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橡胶加工及优化,重点研究橡胶资源化循环利用、橡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聚合物先进加工技术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橡胶工业合作研究项目。目前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3098/E0302)、1项国家主任基金项目(NO.51143008)、1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012GH0315231)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EM044),主持大型合作项目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新法再生橡胶重大技术研究项目(3180万)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已向社会转化,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
郭恒华
郭恒华,女,汉族,安徽省人,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凭借超前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把企业带上了产、经、销、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并成功创立"华恒"品牌。她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瞄准市场需求,从贸易走向实体,又从实体走向金融行业。她作为合肥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组织会员到先进企业中学习、调研,拓宽经营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带领团队活跃在合肥市的各个行业,积极接纳再就业职工近千人,获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