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峰志
陈峰志,国研院仪器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参加2015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与观测前沿技术研讨会并发表的演讲。我们召开2015海峡两岸望远镜与仪器研讨会,针对各计画构想与进展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研讨会為期六天,於2015.08.30~09.04在花莲举行,预期有来自两岸约120人与会。研讨会以中文进行,个别报告可以选择使用中文或英文。兩岸天文界各自有多项望远镜与仪器计画,除了500米FAST望远镜、下一代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南极天文臺、ALMA、JCMT、SVOM天文卫星、SONG计画望远镜联测网、西部选址等也正积极进行中。另外还有多座中、小型望远镜,例如云南兩米级望远镜,1米红外太阳塔、盱眙1.2米史密特望远镜,以及兴隆、威海等一米级设备已经完成。除了下一代望远镜规划设计,尤其需要研发仪器,发展前沿观测与數据分析技术,始能取得卓越科学成果,也提供两岸科学与技术合作之契机。
-
朱能鸿
朱能鸿,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196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代初研制成功使月球及其定标星同时被拍摄在一张底片上的月球双速照相机;研制成功用于测定恒星赤经和赤纬的真空照相天顶筒,设计中采用真空镜筒和光电显微镜计时,提高了测量精度。
-
李菂
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导师,为了形象地说明FAST的体量,李菂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幻灯片。幻灯片中有3个射电望远镜,分别是口径100米的绿岸、口径305米阿雷西博和口径500米的FAST。前两者建成时也都是当时的“世界最大”,但相比之下,FAST的个头要明显大得多。“不仅体量大,灵敏度也是最高的,‘天眼’FAST将使中国拥有探测宇宙的最好的射电仪器。”
-
刘延申
刘延申,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教育信息化中心主任一职。刘延申2015年09月12日,刘延申受邀参加了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在江东区民安东路99号(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智慧教育高层论坛》2016年01月23日,刘延申受邀参加了由中国信息协会在北京市真武庙路主办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
-
罗鸣亮
特级教师,福建省教研员,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
-
徐莉俐
PCC国际教练联盟认证专业教练,TNM国际教练集团合作教练,u.school中国创始伙伴,与奥托•夏莫博士长期合作,参与了MITIDEAS项目和MOOC课程设计,审校了奥托的著作《U型理论》和《U型变革》
-
程罡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现任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支持与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与泛在学习、学生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十余个,承担多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包括最早在国内开设的学生支持服务在线培训课程。目前正承担多个与学生支持服务相关的课题研究,并负责设计和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网络学习支持的实践项目。
-
乌利齐所罗门
德国生物能分析协会(DVBA)前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会员(DCAP)、德国完形心理疗法协会(DVG)会员,组织行为学家
-
李鹰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管理学研究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工作;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美国Emory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11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分管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在职教育培训中心等工作。作为总撰稿人先后负责编写校史《走向新世纪的北医》、《百年北医》等书目并出版,组织编撰并制作《北医百年历程展》校史展,2014年开始,负责组织《北医老照片》的征集、编辑工作。在几十年的高校管理实践中,围绕着大学本质与大学教育规律,用历史学的视角,结合法律、经济、文化等综合学科,关注在社会转型过渡阶段中大学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
范卫健
范卫健,就职于乐视商城,现任校园营销总监一职。范卫健2015年08月22日,范卫健受邀参加了由汤圆创作主办的《中国首届校园市场行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