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彬
彭彬,诺华制药,肿瘤转化医学中心执行总监,彭博士拥有丰富的领导抗肿瘤药物研发经验,是业界知名的思想领导者。曾任诺华制药公司临床药理部高级研究员,并参与了第一个抗癌靶向药格列卫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首次人体试验以及所有临床药理试验。2005年,任GSK肿瘤临床药理部总监,负责公司全球肿瘤临床药理的研发工作。2009年任美国诺华制药肿瘤研发中心全球肿瘤转化医学中心执行总监。彭博士还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血液学会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常任会员。
-
陈改云
陈改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专家,河南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特医食品临床研究资深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以来,认真钻研业务,在医、教、研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专长于危重症、肿瘤、肝玻肾病等营养治疗,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专著1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并肩负着营养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培养实习生、进修生的任务。
-
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现任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1985年起先后在美国教育测验中心、匹兹堡大学、大学考试中心作访问学者,以后又去英国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半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归国后执北京师范大学教鞭,率先开设心理测量、心理咨询课程,出版中国第一部心理测量和学校心理咨询教材,并亲手创办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己任的讲心堂和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为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奔走传道,不遗余力,推动了高考改革和人才测评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近年来又将心理学服务推广到企事业单位和党政军系统,被人称为中国心理学应用的拓荒者。
-
邹英华
邹英华,教授。1989年考入原北医大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全国一级教授、著名医学专家汪绍训、李松年先生。通过3年的努力其博士课题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和北京青年科技论文奖。1991年-1992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院深造从事介入治疗学研究。回国以来逐渐开展了以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为代表的动脉缺血性病变和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为代表的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血管扩张和支架成形技术(又称作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以及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已经完成全身各部位的介入治疗万余人次,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等。2012年当选为北京医师协会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副主任委员、北方肝癌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另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介入诊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主编、中华放射杂志等杂志编委等职务。
-
何奔
何奔,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委员兼青年学组组长。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委员(FSCAI),亚太心脏介入学会委员(FAPSIC),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美国TCT,欧洲PCR,日本CCT)的国际主席团成员。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循环杂志,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领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于各种疑难复杂冠心病病人的PTCA及支架手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复杂病变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经常在多个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被邀进行学术报告及手术演示。目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基金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及核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80篇,编写大型学术专著12部
-
张大东
张大东,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任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上海市郊区心血管病研讨会主席,心脏病急重症论坛坛主。曾两次到法国贝藏松大学医学院进修冠心病和风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目前为心内科科主任。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并于1990-1992年赴法国进修学习心脏介入治疗。现任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上海市郊区心血管病研讨会主席,心脏病急重症论坛坛主。曾两次到法国贝藏松大学医学院进修冠心病和风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于2002年初被派到闵行区中心医院创建心内科,担任科主任和院长助理,在他的领导下,心内科白手起家,经过8年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心内科连续8年被评为闵行区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从2006年连续2轮被评为闵行区的特色科室,2009年下半年,科室准备申请闵行区第3轮特色科室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目前心内科的综合实力位于上海市同级医院水平的前列。
-
李志賢
李志賢,台湾卫福部灾难医疗队DMAT教官、高级救护技术员、台湾地区卫生应急权威专家;2016-05-20参加了第二届亚太卫生应急战略及能力研究国际大会。会议内容:会议通知随着国际经济和国内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我国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对人民的生活稳定,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威胁。我国政府也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国际应急管理协会IAEM亚洲分会做为国际性的应急专业协会,积极支持中国卫生应急管理发展。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2011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定于2016年5月20-22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二届亚太卫生应急战略及能力研究国际大会”。届时国际应急管理协会IAEM亚洲区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将召开第一届扩大会,诚邀更多在卫生应急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加入,共同为我国卫生应急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
宋坪
宋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卫生部化妆品标准委员会委员。长期坚持临床第一线,坚持以中医药为立学之本,先后整理了我国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张作舟等的临床资料,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7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等各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课题6项。3次参加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并做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学术发言。作为特约专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5个栏目进行皮肤健康咨询,并为10余家报刊杂志撰写皮肤健康文章60余篇。
-
黄敬珺
黄敬珺博士于2012年创办爱晟德公司,他拥有近15年在辉瑞、百特医疗、阿斯利康以及最近的罗氏公司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管理经验。黄博士在上述公司曾主持制剂研发工作,成功实现几种口服制剂、注射给药制剂从探索阶段到制剂研发、生产制造,到最终技术转移与商业化生产阶段。黄博士师从JosephB.Schwartz,在位于费城的费城科学大学(原费城药学院)取得药剂学博士学位。黄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通过纳米技术与无定型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并控制其药物传递。他的著作涉及以下研究:聚合物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增溶和控制传递,无定形药物传递系统,控制释放,建模与仿真,无定形分子分散体的热学和光谱学表征,药物—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于无定型药物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应用于注射制剂的微米/纳米颗粒剂型。黄博士还担任《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DrugDevelopmentandIndustrialPharmacy》、《PDA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andTechnology》、《MolecularPharmaceutics》及《PharmaceuticalResearch》等杂志的审稿人。目前,他也是美国药学家协会与美国化学学会的成员。
-
潘显明
潘显明,男,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亚洲创伤骨科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成都军区医学专业委员会骨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专业委员会骨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专业委员会器官移植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