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mas Cosgrove
ThomasCosgrove,美国FDA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合规事务办公室,生产质量处主任.ThomasCosgrove是FDA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的生产质量办公室(OMQ)负责人。他指导CGMP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合规活动。Thomas在OMQ任职之前,他曾带领CDER的未批准药品标签执行办公室(OUDLC),负责FDA合规部门的药品批准和标签事务。在加入CDER之前,Thomas是FDA首席律师办公室的一名诉讼律师,在进入FDA之前,他是华盛顿特区Covington&Burling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Thomas曾在美国马里兰地区CatherineBlake法官处任职并获得了他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学位。
-
刘根桃
刘根桃,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及附属肺科医院临床转化中心张帆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疾病表观遗传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曾参与美国NIH的大型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ENCODE项目)和开发国际先进的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其研究成果曾在Gene&Development,PNAS,Development,,等杂志上发表。
-
曲静
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衰老研究组组长。 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细胞内氧化应激调控机制。2007-2012年间分别在美国圣迭戈Sanford-Burnham医学研究所以及Salk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人多能干细胞模型搭建、药物筛选及机理研究。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计划”,2015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主要研究方向为:罕见遗传病的分子基础与药物筛选,机体衰老及衰老性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StemCell等刊物。
-
张富尧
张富尧,上海时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时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医药研发企业,重点研究开发抗肿瘤、抗炎症和抗感染等治疗领域的药物。主要从事高难度仿制药合成工艺的研究、创新药物的研究、以及新型药物输送体系等研究工作。
-
杨新吉
杨新吉,男,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眼眶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眼眶常见病的诊治,熟知国内外眼眶常见病的防治动态,并有较强的诊治眼眶疑难杂症的能力。主攻眼外伤、眼眶及眼睑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的治疗,是我国最先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局部治疗专家之一,同时擅长各类眼眶肿瘤切除手术、眼眶骨折修复、眶内异物取出及眼睑畸形矫正手术。
-
顾磊敏
顾磊敏先生曾任NobelBiocare(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强生中国医疗Cordis公司总经理,Cordis总公司全球产品管理部总监,强生骨科DePuy全球供应链总监,强生中国医疗DePuy公司总经理。曾任飞利浦中国家庭医疗保健事业部总裁。拥有20多年的医疗器材公司管理经验,对骨科、心血管介入、神经外科、呼吸睡眠障碍、伤口护理和口腔种植领域具有深厚的了解和实际操作的成功经验。同时顾磊敏先生还曾任杂志的编委,中共成都新津16届政协委员,上海市青联,上海市医青联委员。
-
Josephine Shallo-Hoffmann
国际著名眼球运动专家,著名期刊《VisionResearch》、《Neuro-Ophthalmology》、《PerceptionandPsychophysics》、《IOVS》编委,美国诺瓦东南大学(NSU)眼视光学院教授,副院长。美国罗格斯大学“视觉感知方向”博士。致力于正常及异常眼动,以及与适应过程、神经眼科的关系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与相关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在“眼球运动”学术造诣极深,发表SCI20余篇,参与编写《EyeMovementResearch》一书的重要章节,并获得8项国家研究经费。曾赴约去多个国家授课,其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临床案例结合等方式深受广大学员喜爱
-
秦树存
秦树存,泰山医院教授。参加了第二届氢分子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并参与了演讲。会议内容:为了加强氢分子生物医学建设,引领和推动我国氢分子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通过氢分子生物医学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国内外学者学术交流,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15年6月26-28日在北京举办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氢分子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焦德超
焦德超,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主治医师,中山大学硕士,郑州大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放射性粒子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性粒子治疗专家委员会秘书,河南省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常规开展了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疗,擅长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肿瘤消融,粒子植入,骨水泥成形术,疼痛的介入微创治疗,尤其是肺癌的综合治疗,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22篇,参编论著7部。于2015年11月19-22日受邀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范卫君
范卫君,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于1999年7月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影像介入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工作。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专长于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尤其对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已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31篇,其中SCI文章6篇,中华系列文章15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5本,其中,担任《临床肿瘤学》主编,《肝癌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肿瘤介入诊疗学》副主编,参与《神经影像学》、《鼻咽癌》及《螺旋CT诊断学》的编写。现承担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厅、广州市科技局课题多项,还参与了国家“九五”攻关、“211”工程、肿瘤重点学科建设等科研项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