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帅成
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1997-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荣誉学士, •2001-2002:2001年被邀请加入国立大学“加速硕士项目”,于2002年获得完成硕士学位, •2002-2004:担任国立大学数据库实验室的研究助理,主要从事序列比对研究。 •2004-2009: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李明教授实验室从事蛋白质结构研究。博士毕业后,被滑铁卢大学颁发杰出表现奖 •2009-201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从事蛋白质结构及其他生物信息问题的研究。 研究兴趣:算法设计和复杂性分析,机器学习,生物信息。 曾参与项目:参与RAPOTOR系统初期开发(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蛋白质预测系统之一)FALCON蛋白质预测系统的主要开发者。开发的CALIBUR被用在ROSETTA软件包中(目前从头预测最好的软件包)。此外还开发ONION,HEXAGON,DoBi,FRazor等一系列软件系统及其算法。
-
张群
-
-
郭清
-
-
席刚明
席刚明,男,1963年7月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硕士生导师(兼职),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神经病学学会委员,湖北省神经康复学会委员,十堰市医学会委员,十堰市优秀拔尖人才,郧阳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国临床康复编委。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中山医科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学习、进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对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术、颈动脉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脊髓动静脉畸形栓塞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溶栓术、脑出血锥颅穿刺血肿碎吸术等有独到之处。先后主持或参与数项科研成果的科技攻关和研发,有7项科研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著书一部,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部分论著被SCI收录。
-
汤国平
汤国平,景林投资董事总经理。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汤国平曾在全国著名三甲医院工作五年,随后下海。十几年间,汤国平未曾忘记“初心”,一直在医疗行业默默耕耘,历任飞利浦、西门子、三星等跨国医疗公司的市场销售及高管职位。
-
张苏明
张苏明,男,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82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90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于1991年至199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圣保罗医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临床研究工作。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中风)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疑难杂症,包括记忆、认知障碍,痴呆、头痛和神经症等。
-
翁思跃
翁思跃,曾任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上海跃亿医学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跃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公司副总裁,兼子公司上海万达全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李嫣(Yan Li)
李嫣,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女,1981年生,药剂分析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年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复杂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及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授权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180次。于2016年3月17-18日受邀参加了2016年皇后镇分子生物学(上海)会议,并以“Functionalizednancompositesforanalysisoftracecomponentsincomplexbiosamples”为题目,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郑西川
郑西川,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高级工程师,兼任苏州大学外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电子病历、PACS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1981-198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1989解放军兰州军区装甲兵师技术部助理员,负责装甲器材自动化软件; 1989-1992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信息管理系计算机情报检索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2003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计算机中心工作,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00年),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 2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工作,主持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委,《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多次承担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组织工作,参与并组织了“军卫一号工程”军队医院信息化工程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出色完成了项目建设并得到应用。 03年后,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先后负责或参与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11.5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上海申康中心骨干医院之一,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医联工程”(医疗信息共享与区域协同项目)建设,围绕临床医疗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等内容发表论文30余篇。
-
吴一龙(Yi-Long Wu)
吴一龙,男,中山医学院毕业。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省、市保健专家。1988年至1989年,在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2005年当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吴一龙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领衔撰写我国的肺癌诊疗指南,创立了中国的肺部肿瘤临床试验合作组织,推进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坚定贯彻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吴一龙最早提出了中国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特点,最早和国际同行联合开展临床研究,使中国肺癌靶向治疗一跃而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在国内首先提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制,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科。在肿瘤领域率先引进循证医学,并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9届世界肺癌会议上,获大会颁发的“DevelopingNationInvestigatorAwards”。2002年负责起草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共识》及卫生部主持制定的《全国肺癌诊治指南》,已成为国内肺癌诊断治疗的标准参考书。近年来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演讲。目前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6项——国家攻关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4项、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奖成果共7项——省部级3项,高校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国际SCI、EI、Mediline收录的学术论文80篇,国内中华、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着《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