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尧河
王尧河,就职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郑州大学,现任教授一职。王尧河2018年11月21日,王尧河受邀参加了由亚太基因暨细胞治疗协会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路391号主办的《2018第四届亚太基因暨细胞治疗协会学术年会》
-
TimHunt博士
TimHunt博士,就职于英国伦敦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现任名誉项目负责人一职。TimHunt博士2015年04月25日,TimHunt博士受邀参加了在建邺区乐山路附近的《2015年第四届分析大会暨展览会》
-
何东仪教授
-
-
XiuzhiSusanSun博士
XiuzhiSusanSun博士,就职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现任特聘教授一职。XiuzhiSusanSun博士2015年04月25日,XiuzhiSusanSun博士受邀参加了在建邺区金沙江西街9号(江东中路)的《2015第八届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大会》
-
孙正
主要研究方向口腔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名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著作10本,参编著作40余本。
-
Jeffrey Tan Royal
JeffreyTanRoyal,RoyalWomen'sHospitaldoctor.ParticipatedinthesecondCSCCPandtheThirteenthNationalSymposiumoncervicalprecancerouslesionsandcervicalcancerandparticipatedinthelecture.ThecontentofthemeetingbythePekingUniversity: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Peking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China"obstetricsandGynecology"magazineagency,ChinaeugenicsAssociationforcolposcopyandcervicalpathologybranch(CSCCP)sponsoredbyth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industrymanagementofmaternalandchildhealthindustrybranch,Beijingbranchofthe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Beijingbranch,Department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ofBeijing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CO"thesecondCSCCPandtheThirteenthNationalcervicalcanceranduterinecancerseminarhotspotswillbeMay201620-22heldattheBeijingConventioncenter.
-
Sheldon L. Glashow
SheldonL.Glashow,诺贝尔物理学院士。参加了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并参与了演讲。会议内容: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WORLDNOBELPRIZELAUREATESUMMIT)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缩写ISSCNL)在中国举办的年度国际医学盛会。参会者主要包括国家领导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院长、主任、临床医生,国内外生物医药及器械企业高层、科研人员、研发人员等。峰会设立专题论坛、分会场和展览等系列活动。每届峰会根据当下最热议的医学论点为参考,确定最具代表型的大会主题。进而依托诺奖得主和国内强大的专家团队为技术力量,充分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临床知识和技术,为国内外医疗机构做精准的学术剖析和专业学术指导。
-
陈扬超
陈扬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院副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基因调控与药物研发实验室主任。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2000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至2003年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在读博士生,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完成博士论文,2003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后,返回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包括癌症生物学,非编码RNA,抗癌及抗病毒药物开发。2009年获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The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探索大挑战”(GrandChallengeExplorations)计划10万美元奖励。以课题负责人身份获得4项香港研究资助局一般研究基金(GeneralResearchFund),3项香港食品与卫生局健康与医学研究基金(HealthandMedicalResearchFund),2项香港创新与技术基金(InnovationandTechnologyFund),1项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探索大挑战基金(GrandChallengeExplorationsFund),1项企业资助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ancerResearch,Proteomic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以合作作者在JNatlCancerInst,Hepatology,Gut,CancerResearch,MolCellProteomic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已申报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奖。是欧洲科学基金﹑意大利卫生部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大学基金及深圳市科创委基金的课题评审人。是CancerResearch,Oncogene等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
滕军放
滕军放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抗NMDA受体脑炎的诊断与治疗》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博导滕军放编辑滕军放,1960年出生,祖籍山东,回族。1978-2至1982-12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至今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文名称滕军放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日期1960年毕业院校河南医科大学临床职称主任医师籍贯山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医学部主任,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河南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协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郑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疑难病例会诊首席专家。人物成就编辑担任河南医科大学本硕班的理论课教学及临床实习的带教。担任全省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从事医学临床神经内科专业30年,从事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及本校学生的教学工作。临床工作中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及新方法。对脑血管疾病基础与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家级专业会议,专业杂志表文章数十篇。科研方面,担任省科技厅卫生厅多项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省地市级科研成果多项,担任主编,副主编专著四本。目前带教硕博士学生数十名,已毕业学生数十名。
-
茅矛
茅矛首席科学官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演讲题目:肿瘤分子诊断与精准医疗 茅矛把人类的健康状态概括成三方面:DNA先天因素、外部环境和个人的生活习惯。他认为,智能管理平台有很大的前景:“未来如果能很好地读懂DNA,基因测序就相当于科学算命,包括有一天婚姻会受DNA的影响,有些罕见遗传病是隐形的,一个人不会表现出来,两个人的DNA配对后,小孩可能就会有问题。所以未来可以通过App算命,输入各自的DNA,通过云计算等手段的应用,就能测算出两个人的结合会不会有问题,可不可以进行防控和干预,这比现在的生辰八字要有价值多了。” 在加入华大基因前,茅矛曾在药明康德担任高级副总裁职务。在茅矛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基因测序的“世界工厂”,他介绍称:“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基因测序的价格下降已经超过了计算机芯片成本的下降速度,因此被称为‘反摩尔定律’。这使得基因测序经济性的推广成为可能。” 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通过测序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得“精准医疗”变为可能,也就是通过人类基因的诊断来分析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并能通过匹配靶向药物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同时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始终与病人在一起”,是茅矛三十年医学事业中一贯坚持的理念,也是促使他重新回到中国从事医学事业的根本原因。 早年茅矛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后来赴美加入了一家名为Rosetta的初创公司,从事DNA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就是基因解码。这家公司在他去之后的第二年就上市了,随后被默沙东收购。在那里,茅矛追随的是至今对他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的Rosetta创始人StephenFriend博士。“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在我的人生中,总是有一些非常神奇的导师出现。”说到Friend博士,茅矛非常兴奋,“这些人总是考虑未来三到四年会发生什么,比起手头的工作,他们对将来做什么更感兴趣。”茅矛介绍称,Friend早在2009年的时候,就致力做医学大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苹果正在发力的大数据医疗平台Researchkit和上个月刚推出的Carekit正是由Friend和苹果共同设计和研发的。“这些天天想着未来的人,才是有可能创造未来的人。”茅矛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