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青生
通和毓承,管理合伙人
-
李建民
李建民,就职于GamingWorsk,现任授权讲师一职。李建民2015年05月28日,李建民受邀参加了由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在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6号主办的《2015第二届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中国年会》2015年11月20日,李建民受邀参加了由世界脊柱健康联盟中国总会(筹)在温江区文化路111号主办的《2015首届脊柱医养结合国际论坛》
-
乔彤
-
-
刘昌伟
-
-
罗国安
罗国安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196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专业;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国宾州大学(Penn.StateUniv.)化学系任客座教授,后任副研究员,1994年应聘回国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助理,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南开大学药学院执行院长。
-
唐芳
唐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质控组组长,2015年入选贵州省“千人”计划人选。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抗风湿病联盟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赵明辉
赵明辉,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先后师从著名肾脏病学家王海燕教授和剑桥大学CMLockwood教授,开展肾脏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国家卫计委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临床研究员。主要学术任职为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教育委员会委员、ISN东北亚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肾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和肾脏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研究重点为自身抗体与靶抗原相互作用以及补体活化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和重点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包括本领域最有影响的JAmSocNephrol、KidneyInt和NatRevNephrol。作为第一获奖人,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外,2004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
徐平
徐平,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遵义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到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暨神经内科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1994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神经病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得神经病学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现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一线工作。教学生动、重点突出,深受学生欢迎。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者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多项奖励。参编教材4部。
-
黄卫平
黄卫平,醒来死亡体验馆创始人。1969年出生的黄卫平是“醒来”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介入临终关怀项目的公益人士。2008年5月,黄卫平和好友王莹在上海成立公益组织“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致力于为肿瘤末期因脏器衰竭而无法治愈的病人及高龄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这些患者的生命一般不超过6个月。至2016年6月,他们累计服务2000多户临终者家庭。 见过太多生死,黄卫平常常觉得无力。人往往在临终时才仔细思考关于“生死”的命题,却为时已晚,那时候病人和家属最主要的是面对一连串现实难题,已无暇顾及更多形而上的东西。
-
莫雪安
莫雪安,男,汉族,1954年12月出生,广西融安人,教授。1978年广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7年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11年广西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毕业,获博士学位。1978年至2007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历任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书记。2004年至现在任广西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共广西医科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监察室主任。2008年9月至现在任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校长。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承担多项省、厅级和国家科研课题,首次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提供了重症肌无力突触前也受自身免疫损害的证据。首次发现广西壮族重症肌无力HLA-DRB1、HLA-DQB1、HLA-DPB1的易感基因。首次应用CD40L单克隆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体外干预研究。在国内首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并获得成功。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参编著作3部。获“全国卫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医院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广西医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广西医科大学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西部神经病学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世界卒中组织(WorldStrokeOrganization)会员,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受聘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卒中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