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启敏
195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市,祖籍江西省婺源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教育部专业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担任《中华肿瘤》和《科学通报》杂志副主编、担任《JBiolChem》(美国)、《Carcinogenesis》(英国)、《CancerBiolandTher》(美国)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吴中名贤谱》苏文编绘
-
张学
张学,男,1964年出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1989年中国医科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先后在日本国立癌中心研究所、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和工作。2017年5月25日,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998年-2002年任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麦库西克-张孝骞协和遗传医学中心(McKusick-ZhangCenterforGeneticMedicine)主任,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主任(兼),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和医学遗传委员会主任,《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JournalofMedicalGenetics》、《ClinicalGenetics》和《JournalofHumanGenetics》四家国际杂志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研究,迄今为止在《Science》和《NatureGenetics》和《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得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
周宏灏
周宏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会创始人之一。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赴香港大学医学院进修临床药理学,随后进入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临床药理室担任高级研究员,1991年回国创建我国第一所遗传药理研究所。1995年3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2002年2月起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
高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牛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
朱兰
朱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副组长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妇产科核心期刊《实用妇产科杂志》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妇产科核心期刊《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
-
徐瑞华
徐瑞华,医学博士(M.D.,Ph.D.)。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徐瑞华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及抗癌药物研究,在消化道肿瘤的转移与转归、化疗药物耐受及其机制和优化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所治疗病患的5年生存率可达国际领先水平。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开展了多项抗肿瘤药物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大幅延长了晚期胃癌、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多项研究结果被美国NCCN指南引用,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指导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用药方案。2015年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作为内科组组长牵头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作为总编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MDT临床实践共识》以及牵头制定了《晚期结直肠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专家共识》等5项诊疗规范在国内推广应用。此外,徐瑞华教授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重点专项专家组的成员,为了进一步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通过大样本循证医学数据的手段,努力推进了肿瘤精准治疗的进程。
-
王福生
王福生,男,1962年8月出生于安徽枞阳,1984年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1],同年8月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入伍,1992年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调入302医院工作。1996年2月至1998年8月赴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全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解放军医学院内科学传染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曾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银星”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2次。[3-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擅长病毒性肝炎、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的诊治。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担任《解放军医学杂志》副总编、《传染病信息杂志》副主编,Hepatology,Immunology、PLoSONE、HepatologyInternational、CellMolImmunol、ClinicalImmunol、《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十余家杂志的编委。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以通讯作者在NEnglJMed、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Blood、JImmunol、JHepatol、EmergInfectDise等SCI论文93篇,总影响因子大于460,他引2000余次。应邀在国内外进行大会报告100多次。[5]2013年,在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被国际消化病肝病基金会授予奥田学者奖,以表彰其多项创新成果;据了解,这是该奖项自成立以来首次颁发给肝病领域的华人学者。[6-7]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张毅
张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主任,肿瘤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河南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十多年;1998年留学比利时,在国际细胞生物研究所和Ludwig癌症研究所布鲁塞尔分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4年起,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临床病理系担任研究型助理教授一职;之后在美国南卡医科大学任外科助理教授、肿瘤免疫研究室主任、博士/博士后导师。
-
周继勇
周继勇,男,1963年生,重庆开县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的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个。2006年以来在Molecular&CellularProteomics、JournalofVir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
田文志
田文志是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中国企业,重点研发调节免疫靶点的抗体类药物及靶向性NK细胞治疗产品,以适应中国和全球市场对于该药物的需求。田博士于1987年获得河南医科大学的本科学位,1990年获得该校肿瘤免疫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该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助教,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的研究,1997年10月至2001年3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北岸医院分子免疫研究室继续博士后深造,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B细胞功能研究,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短暂回国工作,任职于深圳一家艾滋病疫苗公司的技术总监,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在美国一家抗体公司(ImCloneSystems)任职药物研发科学家,从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所承担的项目已获得两个美国FDA的临床试验批文(IND)。田博士于2011年4月辞职回国,在上海张江科技园区创办了华博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任职该公司总裁及技术总监。2015年4月离开华博,并于6月份创立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