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蒂亨得森
海蒂亨得森,就职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现任创始人一职。海蒂亨得森2018年05月04日,海蒂亨得森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健康促进和教育协会社区分会在西湖区文二西路803号主办的《首届社区医疗与慢病管理国际论坛会议》
-
张健
张健,男,1963年9月生,汉族,无党派人士,200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病理学专业,从2004年起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tenure-track)。2011年起受聘于广西医科大学并组建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为广西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西自治区首批“八桂学者”,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美国国防部医学课题评审委员,我国教育部专业学者和自然科学基金终审的评审委员,《癌症》杂志副主编等。张健教授长期致力于老年医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美国国防部和国立医学研究院(NIH)癌症转移研究项目的课题,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平台建设项目5项,SCI发表文章总数65篇,总影响因子342。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总影响因子141。其中近五年发表文章35篇,总影响因子197,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总影响因子68。目前培养在读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生1名,在读硕士生3名。
-
杨翠华
杨先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99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2002年获得美国雷鸟(Thunderbird)国际管理研究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杨先生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自学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门课程。
-
陈平
陈平,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理事,湖南省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获相关科研项目6项,主持完成的项目“吸烟肺损伤机制研究”及“小儿纤支镜检查方法”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COPD临床方面,本人熟练掌握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通气等治疗手段,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开展了清醒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机械通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新项目及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诊断方法等,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其中“清醒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变异性哮喘诊断方法”、“机械通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经纤支镜气道再通术”及“肺弥散及气道阻力测定”获1997至2000年度院高新技术奖。共发表相关论文62篇,其中第一作者及作为指导老师第二作者发表论文30篇,3篇论文获省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王海姣
王海姣,就职于高特佳,现任执行合伙人一职。王海姣2017年10月19日,王海姣受邀参加了由ChinaHealthcareConsultant(CHC医疗传媒)在天津滨海新区第二大街29号主办的《中国国际骨科·智能医疗产业投资峰会2017》
-
吴铁成
吴铁成,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6月入选第第三批计划。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曾长期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从事生物材料前沿性研究。
-
袁志兰
袁志兰,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华眼科学会常委,中华激光医学学会委员,江苏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类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非穿透粘小管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的眼科专家。常规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角膜移植等其它手术。对各种眼科疑难杂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类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
-
黄定明
黄定明,于1990年6月、1993年6月、200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11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博士后出站。先后到日本大阪大学牙学院、香港大学牙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学院从事牙体牙髓疾病病原微生物研究以及进修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和牙髓根尖周疾病显微治疗技术。主要从事口腔微生物致病机制及宿主细胞对口腔致病菌识别及其防御机制研究,牙髓根尖周病病因及其现代诊治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委基金等其他项目4项,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等科研任务。
-
杨程德
杨程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教授,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支部书记,博士,中华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常委,上海风湿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获学士学位,1991获硕士学位,1997年获内科风湿病博士学位。2002-2003在美国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做博士后研究。 长期从事红斑狼疮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研究,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在《Journalofimmunology》,《Arthritis&Rheumatism》,《ClinicalRheumatology》,《journalofRheumatology》,《CurrentopinioninNeurology》,《Lupus》《ClinicaldevelopmentImmunology》和《Clinicalbiochemistry》等风湿病学相关杂志发表研究报告。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2004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
-
袁国华
袁国华,川北医学院风湿病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士后研究员,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风湿免疫学”学科带头人,我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中华风湿病学会四川分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2002年在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研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了肺炎克雷白杆菌通过HLA—B27分子模拟机制诱导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研究,明确了该病的病变机制。主持研究了骨关节炎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相关性研究,首先提出免疫因素介导关节炎软骨病变的观点。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各一项,在国际类风湿病学会作学术交流3次,并在国际最高级风湿病会议(ACR)上作大会发言,先后在《骨关节与风湿病》等世界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在中华级等国内医学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