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锦荣
梁锦荣,哥伦比亚大学,接口直接与细胞reprogramming精密医学,北京化工大学聘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院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KamWLeong(梁锦荣)为名誉教授仪式在逸夫会议中心中心会议室举行参加了中美华人纳米医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学会2016学术年会会议并发表了精彩演讲,梁锦荣教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做了20年的研究后,于2006年加入杜克大学,开始做纳米结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梁锦荣教授于2014年9月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从事纳米颗粒介导的非病毒转染的免疫治疗研究。近年来,他成功地将多种纳米材料用于可再生医学,特别在探索细胞与表面拓扑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和开展细胞直接重编程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共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被引28,000次),拥有50多项发明专利。他曾获得诸多奖励和荣誉,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主编
-
段胜仲
InstituteforNutritionalSciences,SIBS,CAS,ChinaAnMR/ER?/HGF/METAxisConveysSignalingfromMacrophagestoHepatocytesinHepaticSteatosisandInsulinResistance
-
徐禾丰
曾多次为GMP检查员、各省局和制药企业进行培训、均受到好评。商务部医药进出口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专家、参与编写出版了《GMP实训教程》、《ICH原料药质量控制系列文件及APIC-Q7如何实施》以及《制药工艺的验证》、《欧盟GMP/GDP法规汇编》等书籍。
-
jorgFranke
-
-
王胜煌
王胜煌,就职于宁波市第一医院,现任主任医师一职。王胜煌2015年05月22日,王胜煌受邀参加了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长春路2号的《国家级继教项目“社区全科医生慢病综合管理能力培训学习班”》
-
王小知
王小知,男,博士,2011年10月被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引进副教授。200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学位,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学士,。申请人在读博期间参与了英国EPSRC项目,AdvanceNanotech基金项目,欧盟基础科学研究项目,2009年至201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参与了美国国防部DARPA项目。申请人在纳米材料制备、微纳机电系统、微纳真空系统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基础。担任AppliedOptics评审员。
-
赵建宁
赵建宁,男,1957年2月出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特殊人才津贴,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关节外科主任委员,全国关节外科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及军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显微外科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人民军医》、《东南国防医药》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获全军“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等6项,获军队及江苏省科技及医疗成果奖共9项,其中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
盛伟斌
盛伟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骨科主任。参与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沙龙暨“颈椎疾病诊治新进展”讲习班并发表精彩演讲。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承办、强生Depuy-Synthes协办的2015年新疆学术沙龙暨“颈椎疾病诊治新进展”讲习班,是为了使广大从事颈椎疾病临床工作和研究的医生们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颈椎疾病诊治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同时为了使我国颈椎疾病的临床诊治更加科学和规范,进一步提高我国颈椎疾病的诊治水平。
-
何生
何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留校分配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工作至今。四川大学214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第九届四川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九三池社四川大学主任委员。从医执教20余年,在普外科领域具有丰富的医疗、教学、科研经验。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外科学组委员,实用医学音像出版社编委,《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腹部外科》、《消化外科》、《肝胆外科杂志》、《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及《中华外科治疗学杂志》编委。专业特长: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专业。已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600例次,在国内外公开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8本,其中“肝尾状叶癌切除”、“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AOSC”系国内首次报道,“B超导向、微波肝段切除”系国内外道创,“中央型肝癌切除”系国内最早大宗报道,“正常人肝静脉肝内侧支吻合的观察”亦系国内外首创,“TIL治疗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市级优秀论文奖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资助项目8项,培养研究生20名,毕业15名(硕士8名、博士7名),在研5名(博士)。曾去香港、欧洲进行学术交流。
-
卢洪洲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