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祖光
叶祖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获中药药理学硕士学位,1986-1989和1992-1994先后两次在美国西弗吉亚大学药理毒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的研发。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三十余项,获成果奖9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编著著作12部。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主编以及中医药现代化杂志副主编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张明强
张明强博士曾任美国默沙东公司全球研发副总裁、亚太区研发总裁,现任安进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法人;美国安进公司负责亚洲研发业务的研发副总裁,同时兼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研发执委会主席以及福建省政府生物医药产业顾问团团长。
-
唐佩福
唐佩福,男,主任医师,教授,301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创伤病区行政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华裔骨科学术委员会理事,骨与关节损伤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军骨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致残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市骨科学术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十一五课题等多项基金资助,近五年获奖1项,获专利1项。长期致力于创伤的临床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定向科研攻关,专业发展方向主要以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微创治疗、髋臼骨折等治疗为重点,同时在四肢创伤、战伤救治、脊柱创伤、骨盆骨折、老年髋部损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EI》收录2篇。合作主编专著二部,主审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八部近二十个章节。2005年赴德国汉堡Endo-Lingk医院并获聘为访问学者,2004年赴德国汉堡进行内学术交流,2004年瑞士达沃斯参加AO培训,2006赴泰国清迈参加AO讲师团培训,2006年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创伤研讨会,2007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AAOS骨科年会等。唐佩福教授始终致力于骨创伤与软组织损伤修复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在骨折治疗的BO理念指导下,于国内率先开展了骨折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由于术中不开放骨折端,不剥离骨膜,软组织损伤程度更小,因此充分保护了骨折局部的生物环境,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生物接骨术。为了更好实施这些新的微创术式,申请人与山东威高医疗集团合作开发了系列锁定加压钢板,并设计了一系列骨折间接复位的工具。为该技术在军内外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唐佩福教授对骨盆的解剖和生物力学进行了测量,详细阐述了骨盆前后环不同部位置入螺钉的方向、入钉的长度和可达到的固定强度,为骨盆微创术式提供了依据。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开展了系列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避免了手术创伤大、失学多等并发症,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唐佩福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设计了中空加压螺钉和经皮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与普通内固定相比,该内固定螺钉设计成中空并附带侧孔,术中可以通过中空和侧孔向骨折端注入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通过体
-
于文强
于文强,就职于复旦大学,现任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研究员一职。于文强2016年03月18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北京协和医院在东城区协和医院西门对面主办的《2016年中国医学表观遗传学大会》2018年05月26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光谷生物城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87号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2018年10月26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徐汇区枫林路179号主办的《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2018ClinicalMolecularDiagnosticsForumCMDF)》
-
黄晓军
黄晓军,男,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晓军教授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开创性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JMed,2篇)、临床肿瘤学(JClinOncol,1篇)、血液学(Blood,6篇)、白血病(Leukemia,5篇)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90篇,主编专著20部。牵头制定多项中国及亚太血液病治疗指南/标准并推广普及,主持我国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领导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数据库、慢性髓性白血病联盟,促进中国血液病诊治的规范化及人才建设。
-
滕皋军
滕皋军,医学博士,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现任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自1982以来从事医学影像及介入放射学工作,1995.07~1999.03年在美国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做researchfellowship。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介入放射学和分子影像学。在粒子支架的研发与应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体成形术,TIPS再狭窄形成机制,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等领域有重要建树。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首席科学家),863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篇,包括医学顶尖期刊LancetOncology等。担任CardiovascularandInterventionalRadiology(CVIR)副主编。获美国介入放射学会fellow(FSIR),欧洲介入学会fellow,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学科建设方面,组建了融肿瘤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血管外科为一体的综合介入诊疗科室,拥有定编床位86张,建立了介入学科发展的新模式。
-
刘新垣
刘新垣,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任教数年、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后留所直到2000年,1983—1984年在美国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工作过1年半。2000以后工作于合并后的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2004年任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
周琪
周琪,男,汉族,1970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共党员,中科院院士,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际转基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干细胞组织中国代表。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6月12日,当选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成员。
-
张哲峰
张哲峰,博士,二级教授,北京培优创新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总监,首席咨询师。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评委会成员、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委、沈阳药科大学“药品注册与技术评价”专题学者、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导师、《中国药学杂志》、《全球药讯》、《药物与临床》、《药品评价》等杂志编委。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工作期间参与起草了《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仿制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等9项技术指导原则和审评指南。
-
叶祖光
叶祖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获中药药理学硕士学位,1986-1989和1992-1994先后两次在美国西弗吉亚大学药理毒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的研发。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三十余项,获成果奖9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编著著作12部。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主编以及中医药现代化杂志副主编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