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航
葛航于1995年参加九三学社,他称自己是一个“老九三”了,而作为连任三届的市政协委员,他的体会是,参政议政就要说真话,如果说假话,参政就毫无意义;如果只是批评而不提好建议,那么当委员就不能算称职。例如他有感于有的职能部门办理提案走过场的现象,便在政协提案组会议上发言,建议改革对政府部门工作的年度评定方法,应细化打分项目,特别需设置“办理实效”一栏,从而促进监督职能的真正落实。葛航参政议政中更多的“真话”和“好建议”,是涉及科技和民生的。
-
唐佩福
唐佩福,男,主任医师,教授,301医院骨科分院副院长,创伤病区行政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华裔骨科学术委员会理事,骨与关节损伤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军骨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致残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市骨科学术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十一五课题等多项基金资助,近五年获奖1项,获专利1项。长期致力于创伤的临床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定向科研攻关,专业发展方向主要以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微创治疗、髋臼骨折等治疗为重点,同时在四肢创伤、战伤救治、脊柱创伤、骨盆骨折、老年髋部损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三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EI》收录2篇。合作主编专著二部,主审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八部近二十个章节。2005年赴德国汉堡Endo-Lingk医院并获聘为访问学者,2004年赴德国汉堡进行内学术交流,2004年瑞士达沃斯参加AO培训,2006赴泰国清迈参加AO讲师团培训,2006年赴美国新奥尔良国际创伤研讨会,2007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AAOS骨科年会等。唐佩福教授始终致力于骨创伤与软组织损伤修复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在骨折治疗的BO理念指导下,于国内率先开展了骨折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由于术中不开放骨折端,不剥离骨膜,软组织损伤程度更小,因此充分保护了骨折局部的生物环境,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生物接骨术。为了更好实施这些新的微创术式,申请人与山东威高医疗集团合作开发了系列锁定加压钢板,并设计了一系列骨折间接复位的工具。为该技术在军内外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唐佩福教授对骨盆的解剖和生物力学进行了测量,详细阐述了骨盆前后环不同部位置入螺钉的方向、入钉的长度和可达到的固定强度,为骨盆微创术式提供了依据。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开展了系列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避免了手术创伤大、失学多等并发症,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唐佩福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设计了中空加压螺钉和经皮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与普通内固定相比,该内固定螺钉设计成中空并附带侧孔,术中可以通过中空和侧孔向骨折端注入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通过体
-
王皓毅
王皓毅,男,197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计划”入选者。 2009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Whitehead研究所RudolfJaenisch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特异性定点核酸酶在全能性干细胞和小鼠中的基因工程技术开发。2014年5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担任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工程技术和表观遗传修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近年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包括率先利用TALEN系统对于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干细胞进行了精确高效的基因编辑;利用TALEN系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只Y染色体上的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率先利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了一步获得多基因敲除细胞和小鼠的方法,及一步获得原位基因敲入和条件性敲除小鼠的方法;建立人类naïve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基于CRISPR-Cas9系统建立原位基因表达调控技术CRISPR-on和Casillio系统;首次利用电转的方法,将CRISPR-Cas9系统导入小鼠受精卵,并产生有特定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Biotechnology、GenomeResearch、CellResearch、Genetics等杂志上,并获得科学同行的极大关注和科学媒体的广泛报道,于2013年被著名科学网站GenomeWeb评选为全世界二十名最值得关注的青年科学家之一。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1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12篇,总引用次数已超过三千次。
-
荆清
荆清,199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1994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任医师,1994-1997年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任医师,1997-1999年在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2000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医师,讲师,2000-2004年美国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VisitingScientist,2005年回国,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荆清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分子医学,主要从事运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中晚期发展中作用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此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病理学意义。近年来在美国客座研究期间,对细胞内信号转导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确认了microRNA通过改变mRNA稳定性进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机理。近年以第一作者在Cell,CirculationResearch,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著。荆清研究员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称号,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
于文强
于文强,就职于复旦大学,现任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研究员一职。于文强2016年03月18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北京协和医院在东城区协和医院西门对面主办的《2016年中国医学表观遗传学大会》2018年05月26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光谷生物城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87号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先进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2018年10月26日,于文强受邀参加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徐汇区枫林路179号主办的《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2018ClinicalMolecularDiagnosticsForumCMDF)》
-
于保法
于保法,男,汉族,主任医师,1977年~1982年就读于滨州医学院,1982年~1985年在山东肿瘤防治研究所工作,1985年~1988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济南市致公党常委,致公党山东省委留学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济南市政协常委。第十二届济南市政协委员。
-
周琪
周琪,男,汉族,1970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共党员,中科院院士,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际转基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干细胞组织中国代表。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6月12日,当选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成员。
-
娄加陶
娄加陶,男,副主任技师,检验科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肿瘤个体化诊断和早期诊断的临床和基础。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会青联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记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免疫学组成员、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临床检验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发表核心及SCI论文20余篇,现获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及自然基金项目4项,院级课题4项,发明专利2项。目前研究生带教2人。
-
张哲峰
张哲峰,博士,二级教授,北京培优创新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总监,首席咨询师。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评委会成员、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编委、沈阳药科大学“药品注册与技术评价”专题学者、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导师、《中国药学杂志》、《全球药讯》、《药物与临床》、《药品评价》等杂志编委。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工作期间参与起草了《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仿制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等9项技术指导原则和审评指南。
-
黄国志
-黄国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1、国家级《康复医学》统编教材编委2、国家级《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教材》编委。3、国家级《社区康复医学》统编教材编委4、《疼痛康复学》本科教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