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伯益
秦伯益,药理学家。早期从事国防工业毒物的毒理及防治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系统新药评价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神经性毒剂85号复方预防片。预防片中三个新药均为中国创新药物,效价明显高于国外同类药物,发现福定碱对真性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福定碱的综合性能优于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麻醉性镇痛药盐酸二氢埃托啡。20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戒毒药物研究,主持研制成功防复吸辅助药国产盐酸纳曲酮。主编《新药评价概论》,著《漫说科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唯一获准退休院士。
-
杨朝勇
杨朝勇,就职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系物学,现任教授一职。杨朝勇2016年10月28日,杨朝勇受邀参加了由成都清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武侯区天府大道中段666号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再生医学健康产业论坛(2016IRMF)暨第四届国际实验生物学和医学论坛(2016IEBMC)》2015年07月16日,杨朝勇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主办的《2015年基因组学前沿研讨会》
-
王立群
王立群,复星凯特生物科技公司总裁。王博士RichardWang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细胞生物学的学士学位、美国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辛辛那提萨维尔大学的MBA。王博士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尤其细胞治疗研发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曾在宝洁、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研发部门的重要管理岗位任职。不久前,王博士在西比曼生物科技担任COO。在此之前,王立群是葛兰素史克上海研发中心的运营负责人。
-
钱友存
钱友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0-1996年扬州制药研究所任工程师,1999-2000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2007年在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CCF)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研究职员(researchassociate),研究助理教授(projectstaff),2007年回国,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钱友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与疾病研究,在CCF期间主要致力于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在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研究领域,阐明了白介素-1介导的具体信号转导机理,为开发有效靶向药物以治疗炎症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后天获得性免疫研究领域,通过建立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首次阐明Act1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一方面,Act1负调节CD40和BAFF信号转导及B细胞自身免疫病。另一方面,Act1介导IL-17信号转导以及IL-17引起的T细胞自身免疫病。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钱友存研究员曾获“国际细胞因子协会(ICS)”博士后奖,“国际干扰素与细胞因子研究协会(ISICR)”青年研究者奖,以及“白血病与淋巴瘤协会”特别科研资助。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将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和小鼠疾病动物模型等手段,研究重大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在内的疾病发病机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白介素17信号转导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2)NOD样受体(病原和应激识别受体)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刘正奎
刘正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协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青云学子计划副理事长,北京青爱基金会常务理事。
-
李懿
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CSO
-
郑磊
郑磊,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现任教授一职。郑磊2015年10月13日,郑磊受邀参加了由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在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1068号主办的《2015年川渝两地检验医学高峰论坛》2017年02月24日,郑磊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徐汇区肇嘉浜路500号主办的《2017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临床》
-
李金明
李金明,现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负责全国医院和血站实验室感染性疾病临床免疫学和PCR检验以及自身抗体免疫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并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为:临床分子诊断方法及质量控制。目前以项目负责人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课题一项。以分课题负责人负责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项。并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三项。学术兼职有: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国家标准物质委员会委员,中国输血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传染病学组和免疫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在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所主持和主参与的项目分获2001年和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叁等奖。
-
沈崇德
医药管理博士,硕士生导师。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医疗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MBA师资,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数字卫生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委会常委、医疗物联网标准组组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医院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统计分会常委、电子病历专业组副组长、现代服务业专业组副组长,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和省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医院信息化专家库成员,《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第一版编委、编审,第二版特邀编委,《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审稿专家,《当代医学》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委,《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特约案例点评专家,“首届中国医院协会授予的“中国医院十佳CIO”,医院建筑、医院信息化专家。
-
孙奋勇
孙奋勇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孙奋勇,男,教授,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东南大学医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10月起在美国纽约曼哈顿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访学。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医学检验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主持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申请人一直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与诊疗手段研发方面。在肝癌、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方面做了成系列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学术观点。2009年作为人才引进第十人民医院工作后通过建立一支核心研究队伍,依靠务实的合作网络和多学科交叉平台,全方面开展了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31篇,包括SCI论文18篇,所有工作都在国内独立完成。总影响因子IF=84.42,他引318次,单次最高他引143次,最高影响因子12分。IF>5的论文有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973课题(组长)、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基金等14个项目的研究工作。2、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1996年-2000年,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导师:顾健人院士·1993年-1996年,东南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研究生,硕士,导师:董维佳教授·1988年-1993年,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3、研究工作经历·2009年-至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教授,主任·2000年-2009年,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所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