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鑫
1955年12月生,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起晋升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晋升教授。现为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内分泌上海分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专业的临床、科研和医学教育工作。擅长糖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以及推广糖尿病教育和防治工作。实施糖尿病的强化控制、强化血压控制,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各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特殊类型甲亢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对各种类型尿崩症的治疗和顽固性低钠血症的处理。近几年来对各种肥胖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治疗超重和肥胖形成了一定特色。
-
蒲忠杰
国家心脏病介入诊疗器械及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介入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是国内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心脏介入医疗行业公认的专家和开拓者之一,曾主持并参与专利设计56项,发表科研文章15篇,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创业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
秦伯益
秦伯益,药理学家。早期从事国防工业毒物的毒理及防治研究。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系统新药评价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神经性毒剂85号复方预防片。预防片中三个新药均为中国创新药物,效价明显高于国外同类药物,发现福定碱对真性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作用,福定碱的综合性能优于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麻醉性镇痛药盐酸二氢埃托啡。20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戒毒药物研究,主持研制成功防复吸辅助药国产盐酸纳曲酮。主编《新药评价概论》,著《漫说科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唯一获准退休院士。
-
李冬梅
李冬梅,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亚太眼整形学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眼科杂志》等五家编委。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此后一直工作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门从事眼整形及美容外科。曾留学于日本医科大学,专修整形专业。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手术经验,对眼睑、眼窝和眼眶整形有较深的造诣,所开展的眼整形手术很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眼整形专业中有较大的影响。主译有《眼整形外科》、主编《眼睑手术图谱》、《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图谱》、卫生部医学CAI教材《眼睑病》、《眼整形美容手术》等,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及北京市科技成果奖。现为《中华眼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山东医药》等5家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眼科研究》等十余家国内核心期刊的特约审稿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已完成北京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赝复体及骨整合技术修复眶内容术后眶窝畸形》、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子课题《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实验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项目《中国人不同民族小睑裂综合征FOXL2基因定位和表达》等,均为项目负责人。
-
钱友存
钱友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0-1996年扬州制药研究所任工程师,1999-2000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2007年在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CCF)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研究职员(researchassociate),研究助理教授(projectstaff),2007年回国,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钱友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与疾病研究,在CCF期间主要致力于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在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研究领域,阐明了白介素-1介导的具体信号转导机理,为开发有效靶向药物以治疗炎症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后天获得性免疫研究领域,通过建立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首次阐明Act1是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一方面,Act1负调节CD40和BAFF信号转导及B细胞自身免疫病。另一方面,Act1介导IL-17信号转导以及IL-17引起的T细胞自身免疫病。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钱友存研究员曾获“国际细胞因子协会(ICS)”博士后奖,“国际干扰素与细胞因子研究协会(ISICR)”青年研究者奖,以及“白血病与淋巴瘤协会”特别科研资助。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将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和小鼠疾病动物模型等手段,研究重大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在内的疾病发病机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白介素17信号转导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2)NOD样受体(病原和应激识别受体)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黄尚志
黄尚志,男,生于1944.12,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遗传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副主编,世界医学杂志、国际内科双语杂志、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遗传、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华儿科杂志等,编委。致力于遗传病相关基因的分析、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数十种遗传病的临床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服务。在异常血红蛋白、β地中海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苯丙酮尿症(PKU)、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麦查多-约瑟夫病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分析和产前基因诊断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创立了多种遗传病的产前快速基因诊断程序。从事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及产前基因诊断工作,克隆鉴定了中国第7个β地中海贫血基因(-29A→G);定位了藏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痉挛性截瘫基因;定位了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指基因;分离获得一个新的锌指蛋白基因ZNF333。1995-中国遗传学会人类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7-获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9-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1998-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主任1999-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200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细胞分子遗传实验教学中心主任2001-WHO医学伦理学咨询专家组成员2002-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先后作为第一获奖人或主要参加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教材)二等奖1项和海南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
-
李懿
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CSO
-
刘慧
刘慧,女,196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彭山县,现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副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同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麻醉研究生,师从闵龙秋教授,攻读麻醉与循环方向的麻醉学硕士学位,进行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1987年7月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附一院麻醉科工作,作助教、讲师、副主任医师。1996年从事疼痛临床至今,周一至五全日制门诊,诊断治疗大量疼痛病人,承担四川省两届疼痛治疗培训班及全国麻醉新技术与进展培训班的授课,参与申报卫生部“疼痛治疗的新理论与进展”继续项目已获准。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以上会议和曾经参加国际会议。2001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
方晓义
方晓义,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心理学院教授发展心理研究所长一职。方晓义2016年06月24日,方晓义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心理学会在天津市宾水西道393号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心理服务机构发展模式研讨会》2018年05月04日,方晓义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筹)在厦门集美区杏林杏锦路352号主办的《2018第四届全国心理服务机构发展模式研讨会》2018年05月04日,方晓义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筹)在厦门集美区杏林杏锦路352号主办的《2018第四届全国心理服务机构发展模式研讨会》
-
陈仲强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六年制医疗专业。在第一军医大学分别获得骨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上海长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美国菲尼克斯脊柱微创治疗研究所、德国波恩贝塔医院进修培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医学院和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奖学金资助深造。曾主持、参与国家和省医学科学基金、军队重大科技项目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医学著作4部,获国家专利2项。目前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的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积极研究采纳中医正骨的精华和当代国内外非手术治疗方法,竭诚为患者利益着想。对腰痛的机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微创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力推根据椎间盘病变不同的细分类型,施以不同的方法,已达到最佳疗效。对颈椎外伤和颈椎病的治疗方面,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潜心专研,发明安全智能牵引复位设备,使难复性颈椎脱位的复位成功率由40%提高到98%。工作中追求精准治疗,善于把心理学、工程学、统筹学原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使患者满意度达到空前水平。加拿大萨省大学皇家医院博士后,美国凤凰城和德国贝塔脊柱微创中心访问学者。中西结合脊柱微创学会常委,中华疼痛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