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占彪
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社创始人之一、心理咨询社执行督导、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编者、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专家。曾从事精神医学工作5年,学习应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十余年,拥有丰富的危机干预咨询与治疗经验。主攻精神分析疗法,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评估。
-
杨孜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委。担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产科与遗传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编委。
-
钱忠直
钱忠直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第九、第十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首席科学家;美国药典委员会两届药典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植物药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历任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一室副主任、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党委委员、中药标准处处长、业务综合处处长。现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
-
孙会敏
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包装材料与药用辅料检定所所长。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技术规范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专委会委员,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玻璃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包材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国际药用辅料协会中国分会技术观察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多媒体《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药物分析学卷编委,《Asi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和《药物分析杂志》编委。
-
刘雷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PI,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部主任。1997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计算机系继续博士后工作。1999年受聘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组建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主任。2007年回国,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3年受聘于复旦大学。十一五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多个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国家863项目,十二五承担了国家863数字化医疗项目。着重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在组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生物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模拟,生物医学大数据整合与挖掘,临床决策支持,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了一系列医疗卫生软件系统,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申请专利6项。
-
岳晓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助理院长,博士生导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他先后在国内外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影响深远。此外,岳晓东博士还著有《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欣赏你的大脑》、《雕塑你的大脑》、《少年我心》、《心理面面观》、《性格铸造历史》、《我是你的粉丝》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喜爱。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咨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自1991年以来,岳晓东博士就在国内讲授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技巧,并举办个人工作坊百余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广受学员欢迎。
-
赵方庆
赵方庆,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获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海洋微藻的进化基因组学。在此期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06),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07),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2006年7月至2010年底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从事计算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2010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聘为“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基因组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计算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生物信息学国际刊物《BriefingsinBioinformatics》、《Hereditas》、《Genomics,Proteomics&Bioinformatics》编委。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计划的资助,成立了“计算基因组学”交叉合作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课题1项和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基金1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计虹
计虹,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计虹认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结合传统的IT系统进行统一设计,制定全面细致的管理、服务、应用一体化系统网络设计,可以实现集团化医院互联互通、高效协同。具体包括:第一,优化流程。自动发药、无纸化、预约挂号、医嘱闭环、移动办公;第二,改善环境。分诊叫号、自助机;第三,创新体验。移动医疗、网站、微信;第四,便捷易用。移动医生站、手机APP;第五,加强监控。电子病历质控、院感监控、手术麻醉管理、远程医疗、婴儿防盗。
-
朱宝利
朱宝利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100K食源性病原基因组项目中国区负责人。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所(BACPACResourcesCenter)工作期间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期的人类癌症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也与英国SangerInstitute,美国哈佛大学BroadInstitute等国际知名基因组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大鼠及真菌模式生物基因组,以及牛、猪、鸡等畜禽基因组项目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组相关研究有很广泛和深入的了解。2006年回国后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及人类肠道元基因组学的研究,同时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的研究和临床基因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开发。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会委员。
-
刘保延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保延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