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军宁
赵军宁,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从踏入中医药研究领域后,赵军宁主要从事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川产道地药材与民族药系统研究开发、四川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等。 “中药材与农作物不同,为了保证质量从种子到土壤、水分、温度等生长环境都有严格要求。”赵军宁说,2011年四川被划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首批试点省,他作为主要负责人,详细调查川内中药资源的品质、分布、蕴藏量等信息,同时在四川建立川产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李懿
李懿在英国长期从事抗体和T细胞受体的药物研发,主要论文发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Medicine,JBC,MolecularCancerTherapy等,并获得多项专利,先后多次获邀到英国、德国、美国、爱尔兰举行讲座。李懿在英国领导的Immunocore公司原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了多个高亲和性TCR,开发了多种候选药,如ImmTAC-gp100,ImmTAC-NYE,ImmTAC-MAGE和ImmTAC-MEL等,ImmTAC能制导T细胞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并在小鼠模型上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NatureMedicine2012),其中ImmTAC-gp100已在临床I/II期试验,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将通过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进入应用。2012年离开英国公司后,来到广州,研发更先进的免疫治疗HATac平台和靶向细胞免疫治疗。
-
黄胜林
黄胜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于福建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与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及肿瘤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2013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PI。主要从事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及其在肿瘤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学术职务:FASEBJ、CancerLetters、《肿瘤》等期刊审稿专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已发表文章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Biology,CellResearch,Hepatology,NucleicAcidsResearch,Oncogene,ScienceSignaling等专业杂志上。
-
吴炅
吴炅,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曾于2004年赴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整形外科进修乳房重建手术。现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肿瘤学系授课教授。主要从事乳腺癌临床研究及与临床相关的应用型基础研究,并擅长应用各种手术治疗手段,如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手术等,使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良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
王和鸣
-
-
宋启斌
宋启斌,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1962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留美学者。湖北省乃至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肿瘤放化疗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曾担任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兼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副社长、泛珠江区域肿瘤协作组(PPRA-RTOG)常委、湖北省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此外尚担任省市医疗鉴定、科研课题评审、政府采购、社保药品目录审定、设备招投标等相关专家库成员。承担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基金各1项,其他省级项目6项。主要开展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肺癌的放化综合治疗及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1部,参编专著3部,200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排名第一)。曾以访问学者身份留学美国。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20余年,尤其在肺癌领域有较深造诣。
-
张昱
张昱,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疾病研究所博士后。染色体的转位是许多血液癌症和实体瘤的特征。研究影响染色体转位发生的机理对研究癌症的起源及对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发现了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及基因组在细胞核中的空间排列对染色体转位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导致基因组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及后续形成染色体转位的其他因素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同时,这些可能因子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要继续利用并完善已经建立的基因组高通量染色体转位测序方法来研究影响染色体转位发生的新因子.同时我们也将使用其他多种手段,并利用人类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癌症起始和发展中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分子机制。在Cell、PNAS、NatureImmunology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
肖瑞平
肖瑞平,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专业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肖瑞平教授于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本校的生理学系获医学硕士学位;1987-1988年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博士生;1991-1995为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博士生,获博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老年研究所(NIA)心血管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获聘NIH研究员(Investigator),2003年获聘NIH终身高级研究员(SeniorInvestigator,tenured)。1999-2003担任NIA,NIH女科学家顾问,于2006获NIH首批女科学家顾问研究员奖。2000年至今为美国心脏学会中大西洋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年至今担任国际心脏学会(ISHR)理事;2004入选美国临床医学研究会成员(AmericanSocietyforClinicalInvestigation,ASCI)。2002-2005年任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2010年任美国NIH高级研究员,2003年至今(于2010年全职回国)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
-
蔡红兵
蔡红兵,女,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于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独特见解和经验。
-
夏明德
夏明德博士目前是美国强生集团亚太创新中心资深总监,负责强生集团在大陆,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区的国际项目合作,包括制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和消费品领域的资本投资和产业孵化。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他成功领导了超过50项强生集团与外部的合作项目。他曾是美中-药协(SAPA)总会会长,现任董事,组织并主持了许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中美科技领域的合作和技术转让。他还是中国一些大学的海外校友会的会长或董事.自1984年开始,夏明德博士从事健康医疗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曾任职于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在密歇根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加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美国强生集团(Johnson&Johnson),负责多个科研项目,并成功完成了从初期研制到临床前试验。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曾对夏博士的有关科技成果进行了特别报道,作为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夏博士发表了众多科研文章及专利等,受邀到各种国内国际会议演讲,并担任许多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他还是几种世界一级杂志的审稿人。他曾受到美国化学学会,美国强生集团及多个大学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