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德炉
潘德炉(1945.12.26-)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历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一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一次。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关键的作用。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文清
刘文清(1954.1.9-)环境监测技术专家。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原籍江苏省徐州市。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5年在希腊克里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已获42项发明专利授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2011年“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瞿金平
瞿金平(1957.6.4-)轻工机械工程专家,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8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198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机械硕士学位,1996年在职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兼任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曾任两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获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1项;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1年当选为...
-
庞国芳
庞国芳(1943.10.10-)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AOACFellow,国际AOAC2014年度哈维·威利奖(HarveyW.WileyAward)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和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外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141项国际、国家检测技术标准。在国内、国际出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论著1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35篇被SCI收录。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次荣获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培养带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为食品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曲久辉
曲久辉,1957年10月出生。环境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等。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目前重点关注饮用水水质风险控制、污水及废水资源化能源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中国、美国、欧洲等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80余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0年分别获得全球和东亚地区IWA(国际水协)创新项目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当选IWA的DistinguishedFellow.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任洪强
任洪强(1964.5.3-),男,环境工程专家,河北省涿州市人,2000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82/SC4)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首任主席。主要从事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强化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创新研究,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在国家实施限控达标、提标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重大行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和欧盟等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40余项,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任发政
任发政(1962.8-),男,乳品科学与工程专家,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功能乳品实验室主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乳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牦牛乳高值化利用与奶酪国产化相关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得农业部优秀创新团队奖(一等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单杨
单杨(1963.02.13-),食品工程专家,湖南攸县人。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负责人,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主任。36年从事柑橘等果蔬贮藏加工与综合利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科技应用与推广,创立连续、清洁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及基础研究,构建资源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及基础研究,创新开发加工原料绿色贮(冻)藏技术及配套设施。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湖南光召科技奖各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著学术著作6部(ELSEVIER英文专著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8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6件,与企业共同制订出口欧美食品产品标准和技术认证7项。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宝国
孙宝国(1961.2.28-)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山东省招远市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200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获1999年和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发明专利15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石碧
石碧(1958.6.21-)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和1986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主席。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转化利用研究。研究成果“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制革清洁生产技术”等专著和教材4部。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