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兵河
徐兵河(1958.02-),男,肿瘤内科专家,湖北省大冶市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乳腺癌关键技术研究与抗肿瘤新药研发。在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肿瘤耐药、筛查早诊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解决了个体化诊疗领域多个难题,建立了个体化诊疗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策略,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引领我国乳腺癌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大转变。通过从建立临床试验平台到牵头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推动了我国抗肿瘤新药创制及走向国际。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Medicine、JAMAOncology、CancerCell、LancetOncology、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15部,牵头制订我国规范和指南19部。研究成果写入多部国内外规范和指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谢立信
谢立信(1942.12.12-)眼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山东莱州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亚太角膜病学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谢立信教授1987-1988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从事角膜病研究。回国后于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现已拥有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两个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教育部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目前已成为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我国主要眼科中心之一。谢立信教授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现每年仍主刀完成约1000例复明手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出版专著和主编、主译书籍3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先后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美国眼科学会成就奖、亚太地区眼科学会“ArthurLim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
-
徐建国
徐建国(1952.04.19-)医学微生物学家。山西省平陆县人。1976年山西医学院毕业,1993年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1998年至2015年先后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2005年至今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新发、突发、重大、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包括1999年苏皖大肠杆菌O157:H7疫情、2005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005年C群流脑4821序列群疫情、2006年安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SARS病毒动物宿主调查等。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人传播,发现猪链球菌的多点平行传播模式,提出行为生态传染病的学术观点。近年来致力于野生动物病原体的调查,发展了细菌宏分类学技术,发现和命名了十余种新的细菌,发现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秃鹫等在病原体传播、进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也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1997年获...
-
于金明
于金明,1958年1月30日生于潍坊,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放射肿瘤学家,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副主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名誉校(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央保健联系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院士专家联合会会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会长、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和《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于金明院士是我国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际和国内率先开展了肿瘤的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影像引导的放疗、生物学靶区、分子影像学和基因增敏等多项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修改了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近年来共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在《Cancer》、《JNucleMedi》、《IntJRadOncBiophysics》等国际著...
-
袁国勇
袁国勇(1956.12.30-)医学微生物学专家。出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目前担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同时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管。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外科学院和病理学院的院士。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爆发期间,袁教授最先在Lancet报道了H5N1患者具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而H5N1患者的样本可以在他的实验室通过自行研制的分子诊断方法进行快速检测。2003年SARS爆发期间,袁教授及他领导的小组成员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状病毒,被亚洲时代周刊誉为亚洲英雄。接着他又发现了SARS冠状类似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蝙蝠,并且提出由于蝙蝠携带有新型的病毒,是造成突发传染病的主要源头。在发现、鉴定新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工作中,他在人类和动物中发现超过50种新的病毒,10种新的细菌,2种新的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些病毒包括蝙蝠冠状病毒HKU4、HKU5,这是MERS冠状病毒的祖先。他共发表超过700篇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超过25000次,主要涉及鉴定新型微生物或新出现传染病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
-
杨宝峰
杨宝峰,1957年11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男,汉族,吉林省松源市人。药理学家。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并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先后赴日本、加拿大留学,分别被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著名院校聘为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为英国皇家生物学会院士。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106所大学)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曾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宝峰院士带领团队通过对50余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离子通道靶点学说,编入《离子通道药理学》和本科生教材《药理学》。发现离子通道、非编码RNA及M3-R等相互作用对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致心脏功能紊乱的机制。揭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丹参、大黄等中药有效成分...
-
张伯礼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汉族,河北宁晋县人,中医内科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监事长,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副会长,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并连续三次得到“973”计划支持,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
-
詹启敏
詹启敏,1959年1月22日出生,男,汉族,江西省乐平市人,分子肿瘤学家。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和生物医药主题组组长、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生物药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科技专项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物医药技术战略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
张心湜
张心湜(1942.06.26-)泌尿外科专家。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M.D.)。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急诊室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校长、台湾振兴医院院长、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国际外科学会副主席及台湾总会主席、台湾润泰集团医疗事业体系执行长、台湾卫生研究院董事会董事。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终生荣誉教授、财团法人泌尿外科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北荣民总医院教授级特约医师、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董事会董事暨顾问医师、医疗财团法人新光医院董事会董事暨顾问医师。发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计算器监控装置,获多国发明专利及台湾科技最高奖,专利金全数捐出,成立泌尿科研究发展基金,奖掖后学。成立台湾第一个“泌尿外科培训班”及“外科肿瘤医师培训中心”。从事医学教育四十余年,并持续第一线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深受病患爱戴。发表论文224篇(含SCI113篇),书籍35本,担任各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影视泌尿学大会主席及国际外科学会世界大会主席。1990年起为促进两岸医学发展,从事下列交流工作:每年赴...
-
张英泽
张英泽(1953.06.15-),骨科学家。河北省衡水市人。197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两次赴日本信州大学研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研究,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9项获注册证并转化,其中3项同时在美国FDA注册;完成了我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文章以论著形式发表在Lancet子刊LancetGlobalHealth(IF=17.686)。以第一主研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发表学术论文67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