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
张学(1964.07.15-),男,医学遗传学家,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研究,发现家族性反常性痤疮等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先天性全身多毛症等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揭示基因抑制性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致病突变和回文结构介导的染色体插入两种新机制,在Science、NatureGenetics和AmJHumGenet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系统开展了多种罕见遗传病的致病突变谱和基因诊断研究。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组重排的新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20...
-
张志愿
张志愿,1951年5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男,汉族,江苏吴江人,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86-1991年硕博连读获医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2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于2007年、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21年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连续8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榜单。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运
张运(1952.09.28-)心血管疾病专家。山东济南人。1985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38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NEnglJMed,Lancet,JAMA,NatMed,PharmacolRev,CellMetab,JACC,EurHeartJ,PNAS,Gastroenterol,NatRevCardiol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发表论著被国内外文献引用6000余次,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入选国际爱思维尔出版社评选的“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
-
赵铱民
赵铱民,1956年10月出生,男,口腔修复学专家,陕西省汉中市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军事齿科学会荣誉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荣誉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研究。创建了颜面缺损智能化仿真修复技术体系,建立了系统的颌骨缺损后咀嚼功能重建技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国际通用技术;发明了自主式种植牙机器人,建立了智能化精准种植和即时修复的牙种植新模式;创建了中国颌面赝复学科,并使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建成了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280篇,著有《颌面赝复学》等专著3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荣立一等功一次。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兆云
朱兆云,1954年3月生,女,中药资源(民族药方向)专家,云南大理巍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西南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2018年)。长年坚守在民族药工程科技领域第一线,带领团队对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药资源实施首次系统研究的重大工程。开展资源调研,鉴定确证4392种药物,主编《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共6部22卷1191万字,得到广泛应用。发掘民族药资源,以第一发明人创制5个国家新药并成功上市,其中2个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痛舒胶囊申报FDA获准在美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建设通过国家认证的5个平台及其团队。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奖励。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郑树森
郑树森(1950.01.09-)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学家。浙江衢州龙游人。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包含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标准——“杭州标准”、创建了成人活体肝移植技术体系和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方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以通讯作者在Gut、JournalofHepatology、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BPDINT,SCI收录)和《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和《肝脏移植》、《胰腺移植》等专著。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洪铎
陈洪铎(1933.02.18-)生于浙江绍兴。中共及致公党员,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会长、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协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他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皱纹等光老化性皮肤损伤的修复;证实了绿茶提取物在光免疫防护的作用;发现温热能促使朗格汉斯细胞成熟,已用于跖疣等顽症治疗。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50余年,发表论文549篇,其中英文文章202篇;主编参编专著34部,其中在国外出版的专著9部;获得专利7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1项。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吴阶平医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际皮肤科学会突出贡献奖,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表彰奖,世界卫生科学院终身荣誉会员、美国...
-
陈冀胜
陈冀胜(1932.07.15-)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天津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及《J.Nat.Toxins》、《J.Med.Chem.Def.》编委、学术顾问等。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化学生物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编《中国有毒植物》、《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参编《分子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Toxin-RelatedDiseases》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君石
陈君石(1935.06.15-)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6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主要研究和工作领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信息交流;营养与慢病以及食物营养强化;运动是良医。陈君石是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1968-76年从事硒与克山病研究,获1984年施瓦茨国际奖;1983-1993年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专著作为CancerRes.1992年11期封面,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作者);1990年在中国开创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1994-98年主持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1998年至今系统研究和推广NaFeEDTA强化酱油预防贫血。2001年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2007-201...
-
程书钧
程书钧(1939.12.02-)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年和1996年分别在荷兰肿瘤研究所及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作访问教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副所院长(1992~2001),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2003-2012),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2004-2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1999-2009),北京市重大肿瘤专项的首席科学家(2005-2010)卫生部肿瘤行业专项首席专家(2009-2013)。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癌变、畸变、突变”杂志主编。发明绿茶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此项原创发明成果已获国际专利,2006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美国50多年来首次批准的一个复杂成分的植物药作为处方药上市销售。2009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