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详细介绍
个人简历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1974年3月 河南信阳新县周河公社插队知青。
1982年7月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
1994年8月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UMASS)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
1997年8月 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网络处副处长、处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8年3月 历任国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副总裁兼国研网(DRCNet)总经理。
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数据库软件研发以及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并参加了十多项信息化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数据库应用软件的研制,先后获得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
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平台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负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并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首都互联网协会理事。
个人简历
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8月-1987年8月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工作。
1987年9月-1990年4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4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曾于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
研究领域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学历:硕士专业:经济学
国研报告
- [6] 更有效发挥区域政策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 [7] 寻找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性区域
- [8] 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优化的措施
- [9] 生产力布局的内涵及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 [10] 客观认识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问题 着力推动西部科学发展
- [11]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 [12]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 [13] 构建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 [14] 日韩两国区域和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
- [15] 新时期布局、培育和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原则和思路
- [16]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有利条件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 [1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榆林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例
- [18] 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会成为一个问题
- [19] 关于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 [20]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
- [21]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就、挑战与战略
- [22] 应对能源挑战亟需转变 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方式
- [23] 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 [24] 欧盟区域政策对西班牙整体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
- [25]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分析
- [26] 新时期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与管理的要求
- [27] 进一步改善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 [28]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保障和政策衔接
- [29]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组合
- [30]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重在建立三大机制
- [3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 [32]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33] 北京大通关基地建设及临空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影响
- [34] 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形成的原因
- [35] 临空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中国临空经济的重要性
- [36] 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的现状与未来
- [37] 中部问题的实质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着力点
- [38] 抑制炫耀性消费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 [39] 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40] 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
- [41]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 [42]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
- [43] 2005~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 [44] 现代公路货运发展的特点 和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宏观因素
- [45] 应高度重视通信标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 [46] 我国区域发展的十大趋势
- [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 [4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的确定原则
- [49] 理顺输配电价 加强电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50]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企业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 [51] 中国区域发展对科技需求的初步分析
- [52]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 [53] 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思考
- [54] 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框架性建议
- [55]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 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 [56] 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57]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58] 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几点认识
- [59] 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 [60] 加入WTO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 [61] 调整与改革:近中期应着力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
- [62] 加入WTO后应选择和实施进取性的应对战略
- [63]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大于弊总体格局下的不确定性
- [64] 欧盟区域政策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赴西班牙、葡萄牙考察报告
- [65] 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影响
- [1]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几点经验及启示
- [2] 美国加征关税对国内区域经济总量与就业的影响
- [3] 赴法出席“中法圆桌研讨会”和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高级别会议的收获和体会
- [4] 从长期增长动力结构的角度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 [5] 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挑战、潜力及政策建议
学术论文
- [6] 侯永志:中国社保制度改革必须适应新常态
- [7] 侯永志:“城市群”合唱要奏好多声部
- [8] 侯永志: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在改革——简评连维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 [9] 侯永志: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竞争力是关键
- [10] 侯永志:研究“十三五”规划应更加注重“平衡”
- [11] 侯永志: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需从四个方面努力
- [12] 侯永志: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 [13] 侯永志: 城镇化最终要落到产城融合发展
- [14] 侯永志: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
- [15] 侯永志:以发展的思维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
- [16] 侯永志:中国为何要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 [17] 侯永志:中西部地区应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 [18] 刘云中等: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 [19] 侯永志:新型城镇化重在提高质量
- [20] 王慧炯、侯永志:[十五专题 社会发展篇]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 [21] 李善同、侯永志、翟凡:2021-205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测
- [22] 侯永志,冯杰:“九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23] 王慧炯、侯永志:[十五专题 社会发展篇]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4] 李善同,侯永志:“十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25] 侯永志:“十五”时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任务及政策建议
- [26] 侯永志、刘云中:坚持陆海统筹 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
- [27] 侯永志:合理布局主体功能区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 [28] 高度关注经济增长趋缓对中西部的影响
- [29] 侯云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需“内外着力”
- [30] 侯云春:房产调控不应仅以房价涨落为指向
- [31] 侯永志:区域发展需创新 改革推进需加快
- [32] 刘世锦等:如何正确认识在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上的争议
- [33] 侯永志: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基本完成
- [34] 侯永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刻理解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 [35] 张军扩等: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6] 侯永志: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 [37] 侯永志:提高政策针对性——“十二五”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 [38] 侯永志:成渝经济区将产生国际影响力
- [39] 侯永志: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
- [40] 张军扩、侯永志:着力解决深层矛盾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 [41] 张军扩、侯永志:关于我国现代化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若干思考
- [42] 侯春云:甘肃生态面临考验
- [43] 张军扩等:“十二五”发展面临八方面重点任务
- [44] 候永志: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布局将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 [45] 侯永志,谈自主创新
- [46] 侯永志:发挥主导作用 推进自主创新
- [47] 侯永志:培育新的竞争高地
- [48] 侯永志:突出技术进步在黄三角发展中的作用
- [49] 侯永志:多中心发展成趋势 长三角优势更多
- [50] 卢中原、侯永志: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
- [51] 卢中原、侯永志:中国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 [5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 [53] 侯永志:中部问题的实质与中部崛起的政策选择
- [54] 李善同等: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 [55] 李善同、侯永志、冯杰:《地区协调发展需把握三大关系》
- [56] 李善同等: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
- [57] 侯永志:区域崛起应着眼实际
- [58] 李善同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 [59] 李善同等:“十一五”至202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
- [60] 巴曙松、侯永志:长三角人均GDP4000美元的意义
- [61] 侯永志、冯杰:关于加快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的建议
- [62] 李善同:中国区域发展趋势十大预言
- [63] 侯永志:影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集中与分散的政策因素及对中国的启示
- [64] 侯永志等:未来区域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 [65] 课题组:中国电价与电力发展报告
- [66] 侯永志:认真研究中国人应具有的富裕观
- [67] 侯永志:“发展观”的首次全面系统完整阐述
- [68] 侯永志、李善同:中国“十一五”:直面八个挑战 待解八大问题
- [69] 侯永志、李善同:协调发展是“十一五”的重要目标
- [70] 陈波、刘云中:中国地方保护:水有多深?
- [71] 李善同等:“非典”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 [72] 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大陆:划分八大社会经济区域
- [73] 课题组: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比较
- [74] 侯永志、李善同:为实现经济良好增长近期政策重点
- [75] 侯永志、李善同: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测
- [76] 侯永志、李善同: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
- [77] 李善同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源于资本迅速积累和经济效率快速提高
- [78] 李善同、冯杰、侯永志:不可低估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 [79]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
- [80]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81]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 [82]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面临的挑战
- [83]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实践及其效果
- [84] 陈锡文等:西班牙、葡萄牙入盟前后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欧盟中的地位
- [85] 侯永志等:对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 [86] 李善同、侯永志: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 [87] 李善同、侯永志: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 [88] 李善同等:2002年我国宏观政策九项任务
- [89] 李善同等: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 [90] 李善同等:今年我国主要的政策效果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91] 李善同等:2001年的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92] 侯永志: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是否能避免收入分配格局恶化
- [93]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 [94] 侯永志:全球化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利弊兼具
- [95] 侯永志、李善同: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96] 侯永志、李善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及其原因
- [97] 侯永志、李善同:我国工业化任重道远-现阶段经济发展的10大特征
- [98] 侯永志、冯杰:“九五”时期宏观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
- [99]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 [100]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变化的宏观背景
- [101]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明年经济增长率有望..
- [102]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应..
- [103]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经济增长回升基础还..
- [104]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今年经济增长有回升..
- [105] 课题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发展
- [1] 侯永志:应把丝路沿线国家智库合作推向深入
- [2] 侯永志:科学谋划新一轮区域发展
- [3] 侯永志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 [4] 侯永志:改革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 [5]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变化的基本情况
学术著作
- [6] 《中国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
- [7] 《临空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 [8] 《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调查与研究》
- [9]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1979-2020)》
- [10] 《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
- [11] 《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选择》
- [12] 《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 [13]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调查与研究(2013年)》
- [14] 《崛起的足迹:30年区域发展回顾》
- [15]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市场一体化》
- [16] 《加入WTO与中国服务贸易》
- [1]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 [2]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2015)》
- [3] 《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全球化、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
- [4]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 [5] 《协调区域发展:30年区域政策与发展回顾》
学术活动
- [6] 中心领导为王郁昭同志90岁生日祝寿
- [7] 201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会在京举行
- [8] “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
- [9] “中法经济增长质量研讨会”在京召开
- [10] 李伟主任会见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
- [11] 李伟主任会见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
- [12] 李伟主任会见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冈本严
- [13] 刘世锦副主任会见埃塞俄比亚高级干部考察团
- [14] 刘世锦副主任会见越南共产党中央理论委员会代表团
- [15] 李伟主任会见几内亚前总理迪亚洛
- [16] 关于赴美参加“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的情况汇报
- [17] 李伟主任会见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孙芳安
- [18] 李伟主任会见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
- [19] 李伟主任会见法国电力集团总裁
- [20] 李伟主任会见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
- [21] 李伟主任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
- [22] 李伟主任会见美国会众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
- [23] 刘鹤书记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
- [24] 李伟主任会见世界银行副行长柯佩玲
- [25] 侯云春副主任率团访问以色列与土耳其
- [1] 国研中心召开庆祝建党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 [2] 李伟主任会见英国内阁办公室负责人莱特文大臣
- [3] 李伟主任带队赴河北调研
- [4] 李伟主任与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签署中国加入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文书
- [5] 李伟主任率团访问新加坡、越南、日本
- 查看更多>> 一共25篇文章
学术兼职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社会荣誉
[1] 《“十五”计划思路研究》获2001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2]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研究》获1999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3] 《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获1997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4] 《中国地区发展综合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突出贡献者。
个人简历
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8月-1987年8月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工作。
1987年9月-1990年4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4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曾于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进修。
研究领域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学历:硕士专业:经济学
国研报告
- [6] 更有效发挥区域政策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 [7] 寻找中国经济新的战略性区域
- [8] 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优化的措施
- [9] 生产力布局的内涵及我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 [10] 客观认识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问题 着力推动西部科学发展
- [11]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 [12]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 [13] 构建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 [14] 日韩两国区域和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
- [15] 新时期布局、培育和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原则和思路
- [16]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有利条件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 [1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榆林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例
- [18] 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会成为一个问题
- [19] 关于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 [20]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
- [21]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就、挑战与战略
- [22] 应对能源挑战亟需转变 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方式
- [23] 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 [24] 欧盟区域政策对西班牙整体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
- [25]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分析
- [26] 新时期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与管理的要求
- [27] 进一步改善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 [28]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保障和政策衔接
- [29]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组合
- [30] 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重在建立三大机制
- [3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 [32]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33] 北京大通关基地建设及临空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影响
- [34] 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形成的原因
- [35] 临空经济的内涵及发展中国临空经济的重要性
- [36] 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的现状与未来
- [37] 中部问题的实质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着力点
- [38] 抑制炫耀性消费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 [39] 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40] 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
- [41]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 [42]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
- [43] 2005~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 [44] 现代公路货运发展的特点 和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宏观因素
- [45] 应高度重视通信标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 [46] 我国区域发展的十大趋势
- [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 [4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的确定原则
- [49] 理顺输配电价 加强电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50]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企业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 [51] 中国区域发展对科技需求的初步分析
- [52]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 [53] 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思考
- [54] 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框架性建议
- [55]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 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 [56] 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57]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58] 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几点认识
- [59] 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 [60] 加入WTO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 [61] 调整与改革:近中期应着力解决的若干重要问题
- [62] 加入WTO后应选择和实施进取性的应对战略
- [63]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大于弊总体格局下的不确定性
- [64] 欧盟区域政策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赴西班牙、葡萄牙考察报告
- [65] 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影响
- [1] 新加坡社会治理的几点经验及启示
- [2] 美国加征关税对国内区域经济总量与就业的影响
- [3] 赴法出席“中法圆桌研讨会”和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高级别会议的收获和体会
- [4] 从长期增长动力结构的角度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 [5] 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的挑战、潜力及政策建议
学术论文
- [6] 侯永志:中国社保制度改革必须适应新常态
- [7] 侯永志:“城市群”合唱要奏好多声部
- [8] 侯永志: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在改革——简评连维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 [9] 侯永志: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竞争力是关键
- [10] 侯永志:研究“十三五”规划应更加注重“平衡”
- [11] 侯永志: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需从四个方面努力
- [12] 侯永志: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
- [13] 侯永志: 城镇化最终要落到产城融合发展
- [14] 侯永志: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
- [15] 侯永志:以发展的思维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
- [16] 侯永志:中国为何要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 [17] 侯永志:中西部地区应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 [18] 刘云中等: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 [19] 侯永志:新型城镇化重在提高质量
- [20] 王慧炯、侯永志:[十五专题 社会发展篇]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 [21] 李善同、侯永志、翟凡:2021-205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测
- [22] 侯永志,冯杰:“九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23] 王慧炯、侯永志:[十五专题 社会发展篇]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4] 李善同,侯永志:“十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25] 侯永志:“十五”时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任务及政策建议
- [26] 侯永志、刘云中:坚持陆海统筹 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
- [27] 侯永志:合理布局主体功能区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 [28] 高度关注经济增长趋缓对中西部的影响
- [29] 侯云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需“内外着力”
- [30] 侯云春:房产调控不应仅以房价涨落为指向
- [31] 侯永志:区域发展需创新 改革推进需加快
- [32] 刘世锦等:如何正确认识在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上的争议
- [33] 侯永志: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基本完成
- [34] 侯永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刻理解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 [35] 张军扩等: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36] 侯永志: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 [37] 侯永志:提高政策针对性——“十二五”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 [38] 侯永志:成渝经济区将产生国际影响力
- [39] 侯永志: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
- [40] 张军扩、侯永志:着力解决深层矛盾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 [41] 张军扩、侯永志:关于我国现代化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若干思考
- [42] 侯春云:甘肃生态面临考验
- [43] 张军扩等:“十二五”发展面临八方面重点任务
- [44] 候永志: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布局将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 [45] 侯永志,谈自主创新
- [46] 侯永志:发挥主导作用 推进自主创新
- [47] 侯永志:培育新的竞争高地
- [48] 侯永志:突出技术进步在黄三角发展中的作用
- [49] 侯永志:多中心发展成趋势 长三角优势更多
- [50] 卢中原、侯永志: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
- [51] 卢中原、侯永志:中国20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 [5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 [53] 侯永志:中部问题的实质与中部崛起的政策选择
- [54] 李善同等: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 [55] 李善同、侯永志、冯杰:《地区协调发展需把握三大关系》
- [56] 李善同等: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
- [57] 侯永志:区域崛起应着眼实际
- [58] 李善同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 [59] 李善同等:“十一五”至202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
- [60] 巴曙松、侯永志:长三角人均GDP4000美元的意义
- [61] 侯永志、冯杰:关于加快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的建议
- [62] 李善同:中国区域发展趋势十大预言
- [63] 侯永志:影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集中与分散的政策因素及对中国的启示
- [64] 侯永志等:未来区域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 [65] 课题组:中国电价与电力发展报告
- [66] 侯永志:认真研究中国人应具有的富裕观
- [67] 侯永志:“发展观”的首次全面系统完整阐述
- [68] 侯永志、李善同:中国“十一五”:直面八个挑战 待解八大问题
- [69] 侯永志、李善同:协调发展是“十一五”的重要目标
- [70] 陈波、刘云中:中国地方保护:水有多深?
- [71] 李善同等:“非典”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 [72] 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大陆:划分八大社会经济区域
- [73] 课题组: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比较
- [74] 侯永志、李善同:为实现经济良好增长近期政策重点
- [75] 侯永志、李善同: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测
- [76] 侯永志、李善同: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
- [77] 李善同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源于资本迅速积累和经济效率快速提高
- [78] 李善同、冯杰、侯永志:不可低估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 [79]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
- [80]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 [81]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 [82]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面临的挑战
- [83] 课题组:欧盟区域政策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实践及其效果
- [84] 陈锡文等:西班牙、葡萄牙入盟前后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欧盟中的地位
- [85] 侯永志等:对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 [86] 李善同、侯永志: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 [87] 李善同、侯永志: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 [88] 李善同等:2002年我国宏观政策九项任务
- [89] 李善同等: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 [90] 李善同等:今年我国主要的政策效果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91] 李善同等:2001年的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92] 侯永志:面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是否能避免收入分配格局恶化
- [93]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 [94] 侯永志:全球化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利弊兼具
- [95] 侯永志、李善同: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96] 侯永志、李善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及其原因
- [97] 侯永志、李善同:我国工业化任重道远-现阶段经济发展的10大特征
- [98] 侯永志、冯杰:“九五”时期宏观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
- [99]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和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 [100]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变化的宏观背景
- [101]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明年经济增长率有望..
- [102]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应..
- [103]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经济增长回升基础还..
- [104]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关于2000年和2001年经济形势的若干思考——今年经济增长有回升..
- [105] 课题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发展
- [1] 侯永志:应把丝路沿线国家智库合作推向深入
- [2] 侯永志:科学谋划新一轮区域发展
- [3] 侯永志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展望
- [4] 侯永志:改革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 [5] 侯永志:“九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变化的基本情况
学术著作
- [6] 《中国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
- [7] 《临空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 [8] 《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调查与研究》
- [9]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1979-2020)》
- [10] 《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
- [11] 《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选择》
- [12] 《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 [13]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调查与研究(2013年)》
- [14] 《崛起的足迹:30年区域发展回顾》
- [15]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市场一体化》
- [16] 《加入WTO与中国服务贸易》
- [1]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 [2]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2015)》
- [3] 《一种经济学,多种药方:全球化、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
- [4] 《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性区域研究》
- [5] 《协调区域发展:30年区域政策与发展回顾》
学术活动
- [6] 中心领导为王郁昭同志90岁生日祝寿
- [7] 201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会在京举行
- [8] “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
- [9] “中法经济增长质量研讨会”在京召开
- [10] 李伟主任会见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
- [11] 李伟主任会见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
- [12] 李伟主任会见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冈本严
- [13] 刘世锦副主任会见埃塞俄比亚高级干部考察团
- [14] 刘世锦副主任会见越南共产党中央理论委员会代表团
- [15] 李伟主任会见几内亚前总理迪亚洛
- [16] 关于赴美参加“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课题成果发布会的情况汇报
- [17] 李伟主任会见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孙芳安
- [18] 李伟主任会见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
- [19] 李伟主任会见法国电力集团总裁
- [20] 李伟主任会见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
- [21] 李伟主任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
- [22] 李伟主任会见美国会众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
- [23] 刘鹤书记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
- [24] 李伟主任会见世界银行副行长柯佩玲
- [25] 侯云春副主任率团访问以色列与土耳其
- [1] 国研中心召开庆祝建党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 [2] 李伟主任会见英国内阁办公室负责人莱特文大臣
- [3] 李伟主任带队赴河北调研
- [4] 李伟主任与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签署中国加入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文书
- [5] 李伟主任率团访问新加坡、越南、日本
学术兼职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社会荣誉
[1] 《“十五”计划思路研究》获2001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2]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研究》获1999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3] 《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获1997年度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为主要完成人。
[4] 《中国地区发展综合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突出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