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我国劳动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德国DAAD(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访问学者。
曾湘泉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2000-2014);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人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学会工资和福利专委会会长、国际劳动和雇佣关系协会(ILERA)执委、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影股份独立董事和薪酬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主要著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发展战略研究》,曾湘泉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创新的理论、实践与机制研究》,曾湘泉、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10:双转型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薪酬:宏观、微观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获奖情况
2008年《面向市场的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9月,指导唐鑛的博士学位论文《职业空缺的理论回顾、数据测量及决定因素——来自劳动力需求角度的就业测量研究》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本人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证书。
2007年6月,与易定红、丁大建等人合作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中国劳动学会颁发。
2007年4月,与李丽林合著的《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政策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获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第九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2006年12月,“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
“教育部司局长能力评价研究报告”获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特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奖。
指导“自费读研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论文,该文获得“第9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作品”特等奖。本人荣获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称号。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获中国劳动学会“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