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第二届中国流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指导,东北财经大学(北京)流通研究院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流通现代化”为主题,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为目标,围绕着流通主体、流通设施、流通网络、流通方式、供应链、内外贸一体化等六方面,用制度创新及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大力推进硬件与软件双提升,推动流通规模与现代化水平双双提高,努力实现从流通大国到流通强国的质的飞跃。
在主旨演讲环节,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当前重要的是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中国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另一方面,还要当好世界市场。这里的重点就是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相互促进。
谈及“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杨伟民总结为七个方面,分别是:
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供需体系的韧性;
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的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的比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
提高城市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城市化地区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比重;
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的畅通性。
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东北财经大学流通研究院名誉院长黄海发表了题为“新发展格局下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的主旨演讲。黄海表示,流通产业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再生产的血脉和神经,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黄海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已经成为常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流通对经济发展的引导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论坛演讲时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国内大循环的地位日益提升。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来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主要来自国内需求,我国对外依赖逐渐在降低。与此同时,强大国内市场成为扩内需、吸引外资、对外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的导向,向投资、出口和消费协同驱动转变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