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沙飞
王沙飞,1964年10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军口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原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现任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军委科技委需求、体系设计与规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卫星通信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自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工程研制,在推动领域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多篇。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被确定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恩东
王恩东,1966年7月9日出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计算机专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实现工作,是我国服务器技术领域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建立了我国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并得到广泛应用,为该领域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8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天然
王天然,1943年3月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男,汉族。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1982-1985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天然院士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应用与工业自动化研究,在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大型自动化系统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上个世纪90年代,带领团队启发国内市场,实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批量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六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荣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魏毅寅
魏毅寅(1962.9.18-),男,汉族,辽宁省台安县人。导弹制导控制专家。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9年获航天部三院三部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硕士学位,201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委员会导弹领域组组长,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惯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飞航导弹设计、制导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曾任国家某科技工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多个国家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并发展了制导与控制回路合成设计方法和飞行参数与发动机一体化控制方法,突破了多项制导控制关键技术,为推动我国制导控制技术的重大进步和多个重点型号研制装备做出了重大贡献。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在专业技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及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耀南
王耀南(1957.11.19-),男,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云南省龙陵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进入东华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留校工作,1992年、1995年分别获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学院院长、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主题专家、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开创机器人自主加工规划与决策技术体系,提出高速高精视觉感知与自适应鲁棒控制等方法,突破多机器人协同制造技术难题,发明机器人灵巧精准作业技术。率先研制出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舰船、汽车、电子、医药等国内外企业和国家重大工程。创建了机器人国家工程实验室。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德...
-
吴汉明
吴汉明(1952.6.2-),男,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曾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裁。长期工作在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并做出突出贡献。主持、参加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0.13微米至14纳米七代芯片大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攻克了包括刻蚀等一系列关键工艺难点,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用理论模型支持我国首台大生产等离子体刻蚀机研发。创建了设计IP核技术公共平台,支持芯片制造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的非平衡态低温等离子体混合模型/整体模型作为教案被世界著名大学教科书采用。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量子点存储器和磁存储器技术研发”。发表著作论文116篇。授权发明专利67项。曾获得“北京学者”、“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作为主要成员,三次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多次获省部科技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建平
吴建平,1953年10月4日出生于山西太原,男,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计算机网络专家。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82年和1997年分别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在加拿大UBC进修学习。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和系主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网络中心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和IEEEFellow。曾任亚太先进网络学会APAN副主席、主席。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我国互联网工程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主持研制成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NGI-CERNET2,突破IPv6核心路由器关键技术,攻克和引领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SAVA和4over6过渡两项技术创新。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05、1997)和三等奖1项(1997)...
-
邬江兴
邬江兴,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浙江嘉兴,原籍安徽金寨。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曾担任“九五”、“十五”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移动通信重大专项论证委员会主任、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第一副组长等职务。现任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教授,中国网信军民融合联盟理事长。1991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HJD04机,其颠覆性技术带动了民族通信高技术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为中国自主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的通信网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大容量程控数字交换机之父”。2009年,HJD04机被评为“新中国60年28项第一的工业技术成就”。先后担任“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中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等引领网络通信技术转型发展的专项任务总体组长,创造出一批诸如基于ACR平台的IPTV等标志性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网络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提出“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拟态计算与拟态防御理论,201...
-
吴剑旗
吴剑旗,1966年7月生,男,雷达领域专家,出生于四川宜宾,198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0年、201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三十八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主任委员,国防科工科技委军事电子领域专业组组长,军委科技委网信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专注米波反隐身雷达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工作。提出米波反多径干涉理论模型和方法等,攻克米波雷达盲区大、不能测高、分辨力低和测距精度差等世界性难题,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型米波三坐标(3D)雷达、世界首部米波稀布阵4D雷达和米波搜索制导雷达等反隐身装备。增强了我国土防空反隐身能力,形成大范围对隐身飞机的警戒和引导打击能力。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3)、二等奖3项(均排1)。出版《先进米波雷达》中英文专著各1本和《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中英文专著各1本。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杰出工程师等荣誉。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曼青
吴曼青(1965.08-),工学硕士学位,雷达技术和网络信息体系专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我国数字阵列雷达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奠基人和引领者。自主创新了数字阵列技术,推动雷达体制的持续创新,成功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空警500预警机雷达,推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应用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推进网络信息体系及其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战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