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咨询电话
010-53322326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两高一剩”企业转型融资问题有待解决

所属栏目:专家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24 22:34:57   点击量:

 当前绿色金融还没有为转型提供足够的融资,“两高一剩”的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因此未来亟需制定界定转型活动的标准,央行正在研究制定标准。

  10月25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社举办首届“绿色金融论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国内绿色金融市场正蓬勃发展,但仍有很多重点、难点工作需要推进,其中“两高一剩”企业转型融资问题仍待解决。我国积极参与系列国际合作机制,G20转型金融框架预计在11月中旬发布。

  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两高一剩”转型融资受关注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马骏认为,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已经形成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覆盖了绿色金融的“四大支柱”,包括界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以及产品体系和产品创新。

  关于绿色金融界定标准,马骏表示,目前已经建立了三大标准:一是关于绿色信贷的界定标准,二是关于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三是绿色产业目录。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若有绿色融资需求,马骏建议要特别关注绿色产业目录。

  “转型金融”是“双碳”领域的新热词,马骏重点强调,过去绿色金融主要支持的是纯绿或者接近纯绿的项目,包括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项目,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如新能源等接近零排放的项目;而转型金融的目的在于为高碳经济活动向低碳转型提供融资。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绿色金融还没有为转型提供足够的融资,“两高一剩”的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因此未来亟需制定界定转型活动的标准,央行正在研究制定标准。

  信息披露环节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尤为关键,马骏表示,这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2017年环保部就有关重点排污企业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此后证监会要求上市企业披露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信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这些要求有一定原则性,但是未来要逐步细化,细化方向部分要跟国际接轨。

  据介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旗下的披露工作组在为中国人民银行编制更加细化的环境信披要求做准备工作,未来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要披露碳排放信息,包括银行的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碳排放。困难主要在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碳核算的能力,未来要逐步建立,在企业还不能直接提供碳排放信息给银行时,银行要采取估算办法来计算贷款所产生的碳排放情况。

  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马骏表示,国内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余额已达20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为1.4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二。绿色ABS(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遍地开花”。去年推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不少企业用碳资产进行金融运作,比如碳配额作为质押获得低成本融资,这是产品创新的趋势。

  就激励机制而言,马骏举例说,浙江湖州是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将绿色项目分为“深绿”“绿色”“浅绿”,政府给予的贴息分别是12%、9%、6%,这在激励企业、银行参加绿色金融交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州每年的绿色贷款增长率接近40%,大大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国际合作新进展

  G20转型金融框架有望落地

  马骏还表示,我国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积极参与系列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在2016年推动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推动形成G20层面的全球共识。2021年,中国与美国担任共同主席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已经完成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成为重要纲领性文件。

  马骏透露,今年工作组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发布G20转型金融框架,经历9个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将该框架初稿提交给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马骏期待,在11月中旬能得到峰会领导人的批准并发布,G20转型金融框架正式发布后,将成为引领全球转型金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马骏表示,除了G20平台之外,中国积极参与的国际合作还包括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并且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这套共同分类目录既符合中国绿色债券目录的要求,也符合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标准,形成了中欧共同认可的一套标准,成为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绿色金融资本流动性更加顺畅的重要工具,可以解决因全球定义差异造成的市场混乱、跨境资本流动性障碍等问题。

  马骏还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发起。经过4年多的发展,该原则已经成为40多家全球大型机构的机制,这些机构管理40多万亿美元的资产,承诺在“一带一路”地区做更多的绿色低碳投资,包括加大新能源投资。

  “去年,GIP积极在中亚推广落地,未来将在非洲、东南亚建立办公室,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参与,畅通对接绿色项目和国际资金渠道。”马骏最后表示。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